惠敏敏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226400)
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要求高中數學課堂可以更加地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因此探究式教學的引入是勢在必行的.探究式教學的顯著特點是教學對象面向全體學生,借助問題來延伸和擴展教學內容,通過不斷激勵學生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其應用策略進行闡述.
高中階段的學生相比于初中生而言,具有更強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想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在新知識引入時,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探究情境.教學情境的設置需要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夠切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確定探究學習的目標,設計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產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和興趣.
例如在《橢圓》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認真分析本節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理解橢圓的定義;掌握橢圓的標準方程;會根據已知條件求橢圓的標準方程.教師首先使用多媒體設備,借助計算計算機軟件模擬畫出圓的圖象,然后對圓的的概念和方程進行復習.隨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使用手邊的工具畫出橢圓的圖形.學生很快完成了圖形的繪制,隨后教師提出問題:結合圓的相關定義和概念,大家認為橢圓應該如何定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教師安排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對橢圓的定義和特點進行研究.學生們很快地總結出了橢圓的定義,同時學生觀察研究標準方程以后發現,化簡如果運用兩邊平方,會使得過程更加復雜,要先進行整理.
通過圓的引入,幫助學生創設了探究情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從而對橢圓的相關基礎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課堂探究活動是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探究活動是教師來完成,學生的參與度是不高的,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式教學則打破了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新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一定的難度的課堂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當中,通過一步步解決難題,最終積累解題經驗和思路,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陶行知曾經提出“社會即學校”的思想,知識如果不能加以應用,就會變成“死知識”.高中數學教學不可以忽視生活,需要明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解決問題.因此探究式教學需要重視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走出校園,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的問題聯系起來,從而提升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統計》這一章的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的年齡,身高和職業進行調查,由于工作量較大,可以采取小組調查的形式.學生需要完成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利用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計算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繪制相關的統計圖.統計圖不限形式,學生需要自己根據收集的數據的特點,選擇最能夠表示數據特征的統計圖.要求學生最終以小組為單位提交實踐報告,實踐報告需要包括有真實的數據,適合數據特征的統計圖,以及最終的結論.教師認真批改學生提交的報告,在第二節課上,對該實踐活動進行點評,同時和學生一起討論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找到解決方案.例如有部分學生收集到的數據量大,如果依靠人工計算,所花費的時間較多,該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Excel表格來幫助計算,教師對此想法提出鼓勵,但是需要提醒學生使用計算機軟件協助時,前提是對計算的原理要弄清楚,不可投機取巧.
借助課外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問題當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可以體驗到成就感,同時可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把握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問題,不斷地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地完成探究.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向著綜合性人才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