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 221143)
在高中時期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能養成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與品質,是現代高中學生獲得發展的基本能力.高中數學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其所具備的理性精神課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進步,使中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不斷被完善.理性精神會讓人更加理智,強化自身對現實事物的理解能力,基于對現實事物的理解強化認知.
經過學習數學相關知識,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思想,發揮出數學知識在學生品質、能力教育中的關鍵作用.新課標中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內容,其中包含:數學抽象、建模、運算以及邏輯推理、分析數據和直觀想象.其關乎數學知識的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有機結合,具備可塑性、全面性、基礎性、持久性、發展性的特性.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數學相關知識內容之后產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科學精神、解題能力,這在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數學抽象能讓學生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更好地去理解和學習知識內容.養成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不但掌握其形式,更要掌握其思想方式,并且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間存在的聯系,從而構建起知識體系.所以,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能關聯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深化記憶,切實發揮已知條件的作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更容易進行解決.
數學運算能養成學生進行程序化思索的良好習慣,并且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學生把握數學建模的整個過程,就能將現實問題轉變成為數學問題,用數學語言進行標書,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推動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索、探究與想象,并且嘗試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問題有全面的認知,并且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作用于現實生活.
數學本身就是理性精神的一種,強調并追求真理,推動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與發展.用批判與反思的方式來探究知識的真正含義.數學核心素養就是要讓學生有探究事物根本、追求真理、構建知識、找到規律并進行創新的意識能力,塑造學生的理性精神,讓學生能沖破束縛,用全新的視角看待現實事物,并且用有效的證據來解放人們的思想,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
創新就是將各種事物進行整合,這其中存在無限種可能,而想象力是有限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基于批判性思維而存在,要用批判的目光看待現實事物,并且進行理性的思索,在質疑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抽象思維的幫助下找到問題的根本,分析問題并且進行有效的邏輯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數學知識的實際教學中,概念、公理等內容通常都是枯燥而無味的,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通常都提不起興趣,無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一定要轉變實際教學的模式,創建生動、趣味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教師為學生創設生動、趣味的教學情境,用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基于學生個體的獨立思索進行施教,學生就會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空間幾何體》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使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幾何體實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直觀地去了解現實生活中的三視圖.在為學生講解《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時候,教師課用信息技術軟件繪制幾何體,之后將其展開成平面幾何圖形進行實際運算,這種直觀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對空間幾何體相關知識和表面積運算方式的有效理解與把握.教師還可用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實物引導學生對其表面積進行計算,用三視圖繪制幾何體來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彰顯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應用價值.
基于新課標中提出的相關要求,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位置,作為數學教師要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進行有效的講授與引導,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思索與探究.教師怎樣才能適時進行引導,并為學生留有進行獨立思索的時間,是數學教師要進行思索的問題,實際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基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創設.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圓錐曲線與方程》的時候,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并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能力,提高學生進行思索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節課程的內容比較難,解題思路卻是大同小異,也就是說用參數來表達核心點坐標,用直線與圓錐曲線方程來展示出解題過程.基于這樣的思路,教師可創設變式練習,轉變提問的方式與角度,使學生在遇到其他題型的時候能更為沉著和冷靜.用這樣的聯系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能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其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使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方式,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也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讓學生之間實現共同發展.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彰顯了合作共贏的觀念,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在小組內部進行探討交流,集思廣益并且取長補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使學生感知到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使用針對性較強的例題形式,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理解與應用過程中產生的難題,讓學生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討論的形式會讓學生實現取長補短,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思維邏輯,提升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的能力,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