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賢
摘 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的速度持續加快,民營企業集團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狀況、管理模式、經濟效益與我國經濟水平緊密相關。下文中,研究者將從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現狀入手,對當前國內民營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內部審計工作情況進行介紹與分析,并探討關于提升民營企業集團審計工作質量的策略與辦法。
關鍵詞:改革策略;現狀問題;內部審計;財務管理;民營企業集團
民營企業集團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集團要想積極應對發展機遇,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轉變經營模式,拓展經營范圍并豐富業務內容,合理科學的利用與分配資金。在此過程中,如何準確評估市場供需變化,預測經濟風險,降低民營企業集團的生產及管理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實現長期發展目標,成為每個民營企業集團管理部門與領導者需要認真思考并面對的現實課題。集團內部審計是防范經營風險的最有效手段,下面我們結合國內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情況,分析其意義、現狀與策略。
一、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現實意義
1.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能夠預測防范經營風險
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帶動下,民營企業集團的經營發展遭遇競爭挑戰與發展危機,一方面要對集團內部現有的經營模式、管理機制做出改革與調整,另一方面要繼續拓展融資渠道,加強對公司資金的科學管控,防范市場經濟風險。通過合理的內部審計工作,民營企業集團能夠從實現情況出發,針對市場供需環境、經營項目,進行準確的數據分析與情況評估,及時發現民營企業集團在經營活動、生產實踐中的風險因素,并提出具體的解決、防范策略,從而起到節約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的作用。
2.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雖然目前民營企業集團身份已經得到認定,國家對其發展的扶持政策也相應出臺了一些。但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從制度安排的推出到制度安排實施需要一個很長的漸進的協調過程。在我國加入WTO之后,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民營企業集團競爭壓力更大,多數民營企業集團尋求各種方法擴大經營規模,增強競爭實力。而這時,規范內控管理成為增強實力的重要措施,通過內部審計查找經營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強化企業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提高經濟效益,很明顯地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達到了其他監督部門無法實現的效果。
3.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有助于生產活動、經營管理規范秩序的建立
隨著民營企業集團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經營品種增加,分支機構增多,控制權較分散,遇到的管理問題比較多,管理難度加大。要想合理、有效地管理眾多的分支機構和下屬企業,規范其經營行為,維護內部秩序,堅守本企業集團的管理權威性,團結全體精力,實現企業目標,就必須加強內部審計監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時刻監督和管控各層級工作質量,把握企業經營發展的動態狀況,確保企業行為的效益化與合法化。
二、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現狀分析
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運用的時間并不長,整個制度的建設還需要隨著實踐不斷完善。民營企業集團應用此種管理手段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更是任務艱巨。總體來看,目前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存在以下問題。
民營企業集團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目前民營企業集團的獨裁或家族式管理模式成為其顯著特點,對內部審計還處在一種非理性階段,內部審計機構如何設置、審計人員怎樣合理配備完全取決于企業所有者個人的意識。這種管理改變了內部審計應有的機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交叉,審計人員與其他財務人員重疊,嚴重削弱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并且審計人員沒有實質性權利,得不到其他部門的尊重與信服,在審計過程中不予配合,甚至設置障礙,造成內部審計權威性的喪失,內部審計職能無法實現。
三、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改革策略
對民營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制度進行改革與調整,既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經濟市場發展需要,也是增強企業活力,防范財務危機與風險管控的必然要求。
1.繼續推進民營企業集團的管理模式轉型,倡導現代化的公司管理理念
加強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有效策略為倡導現代化的公司管理理念,繼續推進民營企業集團的管理模式轉型,構建科學管理機制。國內民營企業集團需要深化制度改革,避免集團的壟斷式經營發展,給予子公司充分的自主經營與管理職權,在其內部組織中成立獨立的會計審計部門,提升會計審計工作者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建立專業化的內部審計團隊,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與監督作用,提升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水平。
2.民營企業集團的領導層與經營管理者應當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
民營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龐大復雜,需要依靠內部審計工作來實現對公司生產活動及其他事務的監督與管控。民營企業集團的房地產經營項目,市場投資風險較高,受到國家政策的調控監督,房地產產業自身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需要依靠內部審計的管理職能,降低市場經濟風險影響,同時避免房地產項目開發中的壞賬、負債不能償還等問題的產生,確保民營企業集團擁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作為民營企業集團的領導層與經營管理者應當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推動集團內部審計管理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以董事會為組織帶頭者,設立內部審計管理中心并選拔內部審計委員會成員,組建審計委員會對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合理科學的分配內部審計工作權限與管理職責,保證會計審計部門的獨立職權,避免審計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的劃分不清、權責不明,以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民營企業集團其他職能部門工作的順利進行。
3.拓展內部審計的范圍內容,創新優化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
一方面,民營企業集團應當在現有基礎上,結合集團的發展戰略與經營方向,繼續將新的內容納入集團內部審計的監督與管理范圍內,實現內部審計的風險預警、風險監控功能,對民營企業集團的組織生產活動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與監督,能夠在風險事項發生之前,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透徹分析、識別,并將風險分析結果用于分析市場發展動向、供需變化,與民營企業集團的自身特長、運作優勢做比較,不斷優化調整生產計劃和經營戰略。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集團應當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通過資本扶持、組織學習、開展交流、舉辦講座等多樣化的培訓方式,鼓勵內部審計人員不斷學習并嘗試最新的審計方法,提高計算機軟件應用的能力,推動民營企業集團信息化審計管理系統的建立。
4.為了提升民營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水平,應當加強審計部門的管理與建設
審計部門的組織、運作情況,決定了民營企業集團對財務活動、生產活動的監督與管理效果。因此,作為民營企業集團的領導者應當認識到提升了審計部門管理職能、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以多種形式開展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學習、技能培訓活動,鼓勵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學習熱情,激發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審計人員通過自我提升、參與學習等方式,熟悉并創新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與手段,促進民營企業集團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對于民營企業集團實現發展目標,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參與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民營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璐.基于公司治理的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研究[D].河北大學,2017.
[2]傅衛娟.SH集團戰略導向內部審計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大學,2017.
[3]王波,趙玉林.論集團化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以中石化集團為例[J].財會月刊,2017(04).
[4]吳哲萍,王笑明.增值型內部審計的職能發揮與價值實現--巨化集團實施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特色與經驗[J].經營與管理,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