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翔
(吉水縣氣象局 江西 吉安 331600)
氣象條件直接影響農業的發展,良好的氣象條件是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我國,氣象災害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較大。在發生氣象災害之后,相關部門對災害進行監測評估是救災的重要手段,準確的評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災害的損失,同時為制定防災預案提供客觀依據[1]。
相關調查顯示,多波段衛星數據分類的目的是獲取水體淹沒信息。當前,我國出現了一些新的識別方式,如人工識別、計算機圖像分類、水體判別函數。但是,遙感技術在洪澇災害監測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
農業干旱是指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由于降水量少和灌溉不及時而導致農作物缺少必要的水分,進而造成減產的情況。土壤的含水量和需水量是體現干旱程度的關鍵因素。遙感技術能夠通過土壤晝夜溫差的變化,計算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對土壤含水量的控制。該種方法雖然精度較高,但是在種子萌芽期和生長期監測含水量較為困難。
在風沙活動過程中,致災因子具有一定的特性,即危險性和脆弱性。在我國,沙塵暴主要發生的季節是春季,一旦出現沙塵暴天氣,農作物和牧草都將受到影響。植物葉面上覆蓋著的厚沙在影響光合作用的同時也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2]。
當農作物受到氣象災害時,受災害的不同程度在遙感衛星波段上都可以表現出來。相關的一些學者對多種作物的病蟲害遙感監測進行了分析,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應用于病蟲害監測的植被指數和病蟲害遙感識別的算法。
科技的進步在推動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勞動力剩余。一些人為了追求好的生活條件,紛紛向城市涌入,這就出現了農村耕地人數越來越少的現象,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人數的減少會使耕地數量增加,農業容易形成規模化,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也就相應加深。因此,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率,先進的科學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農業受氣象災害的影響比較大,農業經營的風險大,這就需要農業保險來分擔一部分風險和減輕一部分損失。“三農”問題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而農業保險能夠為“三農”提供重要的保障。現階段,我國一些地區農業保險的業務規模不大,主要原因如下。①農民經營的規模比較小,大部分人參與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并不高。②雖然及時參與了農業保險,但是調查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建立氣象災害監測與評估體系將大大有助于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推廣。
中國的農業遙感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一些地區在農業管理和生產中已經使用了該技術。現階段,我國對這種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我國農業生產具有開放性。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多種,如種子的質量、栽培管理措施、生態環境等。農作物種類不一樣,其受災害的程度也不一樣。而且,相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相關研究顯示,遙感監測同物異譜、異物同譜的現象比較普遍。②在以往的農作物栽培管理過程中,氣象災害發生之后的損失研究比較少,如果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災害評估的話,需要從多個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災害監測與評估體系。③農業遙感技術的基礎是光譜分析,發生農業災害時,如果天氣狀況不好,就會加大獲取遙感信息的難度。
現如今,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勢必要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保證農業的長遠發展。農業氣象災害遙感監測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對農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依據現實條件積極推廣,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