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 江蘇 連云港 222100)
肺炎支原體性疾病又稱豬氣喘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豬群中十分常見。通常情況下,豬群患有肺炎支原體性疾病后,最明顯的癥狀是氣喘和咳嗽。在發病初期很難察覺,預防工作也很難及時做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豬群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其咳嗽頻率會逐漸升高,咳嗽的劇烈程度會不斷加深,更嚴重的是豬群會出現口吐白沫的癥狀,甚至死亡。
在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中,一種重要的疾病就是傳染性萎縮性鼻炎,這也是在畜牧業養殖中非常容易出現的傳染性疾病。通常情況下,引起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有兩種。①感染支氣管敗血博氏桿菌。②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一般情況下,幼豬在出生5個月內,非常容易感染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因為這種疾病會使豬的后臉部出現一定的變形,給豬群的健康帶來很大威脅。
腹瀉性疾病,顧名思義就是感染之后出現的癥狀是腹瀉和嘔吐,多發生在幼豬身上。一般情況下,腹瀉性疾病的發病速度和傳播速度都很快,豬群感染后的死亡率非常高。出生時間在1周以內的幼豬,死亡率甚至高達100%,這在養殖業中是威脅最大的一種疾病。對于成年豬而言,由于其免疫力比幼豬強,感染腹瀉性疾病不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通常只是腹瀉,通過一些治療措施就能夠有效緩解病癥[1]。
通常情況下,對豬群疾病的預防主要集中在檢查這一方面。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格外注意豬群的變化,尤其是豬群的進食情況和排便情況,這兩個方面是預防豬群疾病的關鍵。一旦這兩個方面出現異常,就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將有患病可能的豬群分開飼養,降低傳染概率,以確保其他豬群能夠健康成長。
豬群的常見疾病主要有肺炎支原體性疾病、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以及腹瀉性疾病。在疾病發生時要準確區分豬群感染的是何種疾病,從而對癥下藥,減少經濟損失。這3種疾病的共同預防措施就是提供清潔的生長環境,保證豬場的環境安全。就肺炎支原體性疾病而言,可以通過注射白克米先之類的長效霉素制劑來緩解豬群的咳嗽情況。在疾病發生早期,可以選擇氟苯尼考制劑來減緩疾病的傳播速度。在幼豬時期,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降低豬群發生肺炎支原體性疾病的概率,這是預防的主要手段。就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而言,這類疾病的發生與豬場的環境密切相關,這就必然要求豬場環境清潔,保證衛生環境達標。豬舍也要根據通風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旦出現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就需要將感染的豬群進行隔離,以避免對其他健康豬群造成感染。就豬腹瀉性疾病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飼養工作和保暖工作,尤其是在天氣寒冷的時期,要更加注意豬群的保暖。通常,為了預防豬腹瀉性疾病,要在母豬產前注射流行性腹瀉二聯苗,以降低幼豬的患病概率[2]。
在農村常見豬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與之相關的主要人員是獸醫部門工作人員和養殖戶。只有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好常見豬群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對獸醫部門工作人員來說,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深刻了解養殖戶在豬群養殖中的真正需求和顧慮,同時對養殖戶進行適當的培訓和指導,讓他們能夠真正掌握新的預防和治療管理技術。對養殖戶而言,需要不斷學習豬群疾病的預防、治療知識,學習新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從根本上意識到豬群疾病預防和治療措施在畜牧業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多種途徑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廣泛應用到豬群養殖之中,使養殖技術真正轉化為提高經濟水平的生產力;讓畜牧業養殖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將我國的畜牧業生產與社會、經濟和生態等多方面相結合,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不斷推動我國畜牧業向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