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燕 李 婷 于征北 李 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71)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有利于事業單位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發展目標,改革內部控制制度,轉變觀念,從而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
現階段,事業單位的大部分財政收入來源于國家撥款,其資金活動受到嚴格的限制。通過優化內部控制體系,可有效減少事業單位的無用支出,這對事業單位及國家財政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開展內部控制活動可以大大加強對工作人員經濟活動的約束,使其可以遵守相關規定開展財務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營造一個良好的財務管理氛圍,避免資金流失[1]。
由于某些行政事業單位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嚴重缺失。根本原因是缺少對財務方面的監管,內部控制無法起到積極的調控作用。所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對確保財務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包含許多內容,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體系不完善的現象。有些事業單位甚至存在嚴重的制度缺失現象,無法嚴格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內部控制體系不能針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導致財務管理制度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面對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更新,很多事業單位都不能及時順應潮流,改變內部的工作體系,造成財務核算出現非常嚴重的失誤[2]。
雖然內部控制有一系列的執行措施,但是執行力度不夠,嚴重影響了內部控制工作的正常開展。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執行力度不夠主要是因為單位內部的管理層沒有風險意識,內部審計人員沒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在開展內部控制的工作時,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擾,忽略了工作當中的違規現象,帶來了不良影響。所以,執行力是保證內部控制能夠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相關事業單位要不斷加大執行力度,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3]。要實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財務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有效發揮財務體系的作用。
監督體系是日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正是監督體系嚴格財經規定、細化財務收支,才使得資產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得到保證。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相關財務監督環節大多都處于形式化狀態,監管不徹底等問題也十分普遍。有些事業單位因為缺少對預算資金的有效監督,導致該項資金被挪作他用。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提高財務管理部門的資金監管能力,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損耗,確保財務工作順利進行。
內部控制人員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最活躍的因素,健全內部控制體系要先從管理人員出發,宣傳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關鍵作用,強化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然后才能推進體系的不斷完善。同時,要認識到內部控制體系是伴隨社會政策的進步而不斷優化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我國經濟和政策的不斷進步,事業單位也要不斷調整和優化財務管理體系,及時摒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制度,由內向外地改革自身,以此來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第一,制度需要嚴格的執行機制才能建立,事業單位一定要嚴格執行相關政策,確保財務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單位管理層更要加強監管,重視對財務體系的學習和掌握,提高思想覺悟,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財務制度,發揮帶頭模范作用,進而讓全體工作人員主動遵守相關制度,確保相關體系的權威性,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4]。
第二,要設立相關評價考核制度,做到獎懲分明,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各個部門進行周期性審查,評價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出現問題時必須嚴格追查責任源頭,保證財務管理體系的權威性。
首先,提高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預判和防范能力。要想真正實現對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控,就一定要準確判斷其中的風險并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通過模擬風險來評價具體的財務狀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建立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提高事業單位抵抗財務危機的綜合能力[5]。
其次,不斷提高財務監督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財務人員應具備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提高相關的法律意識,定期進行金融專業知識的考核,全面提升財務監督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
最后,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的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實現對財務管理的全程監管。由于財務監管貫穿整個財務過程的始終,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全過程監管,有關單位有必要針對具體情況制定措施,優化財務監管體系,進而推動財務監管體系能夠持續、穩定地運行。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內部控制既可以為單位提供制度保障,還能夠持續有效地推動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只有不斷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提高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加大對財務活動的監管力度,才能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提高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事業單位向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