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琴
(福鼎市太姥山鎮企業服務中心 福建 寧德 355209)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統計工作也日趨完善。通過統計,有關部門能夠精確地呈現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現狀,“三新”統計調查工作則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三新”市場主體的特殊性,致使現行的統計方法適用度降低,提升“三新”統計工作的效率已迫在眉睫。
“三新”實質上就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的總稱。新產業是利用新技術形成的某些新經濟活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等是其典型代表。新業態是指為迎合多元化、特色化的產品或服務的發展需求,以技術創新與應用為依托,在傳統產業中拓展出的新環節、新鏈條與活動形態等。新商業模式即為實現用戶價值與企業連續獲利的目標,對企業運行期間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采取整合與重組措施,建立能高效運行且具備個性化競爭優勢的商業運作模式。資料顯示,我國當前基層“三新”統計工作尚未建設目標任務考核體制,各級領導對該項工作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出現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工作任務繁重、新統計工作推進較為遲緩等問題[1]。
在創新發展理念的引導下,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現存的標準已經難以符合統計工作發展的現實需求。由于“三新”運營規模相對較小、運轉模式變化多樣,所以“三新”的概念確定與界限劃分存在著一定的盲區。如果是采用常規的報表統計方法,很難整體、及時、精確地呈現出企業資金配置、消費投入、總產值等情況。
我國“三新”發展歷程相對短暫,在體系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企業的業務主管部門并不能全面覆蓋該類新企業,若單純依靠統計部門提供的“三新”數據開展統計工作,很容易出現“誤統”“漏統”等現象。
“三新”統計的填報單位還沒有真正整合至基本信息名錄庫中,填報單位的登記、審核、維護等常規工作在運行過程中通常以人工方法維護,難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三新”經濟總規模的計算,實質上就是將“三新”運行期間的經濟增加額度整合至GDP核算中,由于相關人員的認識不深刻,不能嫻熟地應用某些方法或技術,出現了統計口徑銜接不科學、統計數據對比不合理、統計數據使用效率偏低等問題[2]。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統計局最新編制的相關規范,結合“三新”統計工作運行實況,不斷優化原始數據質量管理方法。加大統計數據收集、審查梳理、評估認證、資料發布等業務流程的管理力度,保證各項業務均處于規范化運轉態勢中。
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與企業發展現狀,不斷完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細化“三新”經濟行業類型,以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4級為標準,對新產業、新業態與新興業態的項目進行科學定位,進而保證相關統計工作能正確開展。“三新”統計指標的合理性與可執行性應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去分析,從而確保統計工作開展的全面性與高效性,減少或避免重復、遺漏等現象。
要不斷研究工作的深度,全面落實頂層設計工作,循序漸進完善“三新”統計報表制度與相應專項調查機制,進而迎合不同層次統計工作的需求。深度鉆研“三新”經濟的生產總值、增加值的核算體制與方法,整體并及時呈現“三新”經濟的發展規模、效益和結構等情況[3]。
正確利用“互聯網+”平臺,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逐步建設“三新”信息共享平臺,完善信息共享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各級統計部門在工作實踐中應加強與稅務局、市場監管局、民政局等部門的溝通交流[4]。
統計部門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加強對“三新”數據的整體應用與深度研發,開發出性能豐富的統計學產品,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的科學性、企業策劃的可行性、公眾咨詢的全面性提供支撐。
合理運用限額以下抽樣調查方法,有助于優化“三新”統計工作質量。這主要是因為伴隨“三新”經濟的快速發展,現行限額以下的抽樣方法已不能整體、客觀地呈現出統計目標的現狀,需不斷提升樣本在行業和區域經濟中的代表性。在經濟普查的年份中,要全面輪換調整樣本,在非普查年份結合市場監管局注冊和稅務登記的區域及行業配置狀況等情況進行評估,以確保樣本調整的時效性。
第一,建立健全網上銷售統計體系,在研讀網絡營銷概念與行業規劃的基礎上,建立統一規范的方法體制、指標體系與數據處理方式。
第二,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統計制度,加強數據采集、匯總和評估的全流程控制。
第三,改進全網營銷統計方法,完善組織結構。限額以上服務業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限額以下服務業采用抽樣調查與大數據技術有機結合的方法,將先進技術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實現對相關數據質量的全面檢查與評估。
新時期下,我國“三新”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從傳統的法人企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經濟個體。要大力發展“三新”業態相關統計計量方法,改變傳統的統計模式,創新統計方法,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