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兆芳
(沽化區大高鎮人民政府 山東 濱州 256802)
鄉鎮是我國政府體系的基礎,是我國推行農村振興策略的主體。一旦鄉鎮財政資金體系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政府惠農政策的推行,也會滋生一系列的腐敗問題,使得鄉鎮居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因此,必須重視鄉鎮財政資金監督和管理,讓鄉鎮財政資金得以合理的使用,從而保障鄉鎮健康發展。
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工作離不開制度或理論支撐。現階段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問題頻發,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鄉鎮財政資金在項目預算、資金發放以及資金具體使用上都很混亂。鄉鎮上下級之間財政轉移與支付的監督力度不強,資金轉移和支付環節中容易發生問題。鄉鎮財政資金管理上并不是沒有制定相應的制度,只是監管不夠強力有效,對機關人員沒能形成明確而強有力的約束,從而造成當下鄉鎮財政資金問題頻出[1]。
鄉鎮財政資金周轉通常需要經過許多流程,需要很多部門參與。而現階段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部門的監管權力和監管范圍有限,并不足以監管到所有參與到鄉鎮財政資金周轉流程的部門和人員。再加上許多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時存在分段管理和操作不透明等情況,導致對鄉鎮財政資金進行詳細跟蹤是一項難以完成的工作。這是現階段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遇到的最為困難的問題。
鄉鎮財政資金周轉的環節和過程復雜,造成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不同步的問題。大多數鄉鎮財政資金都會用在下屬鄉村之中。鄉鎮與下屬鄉村信息交流溝通不便,使鄉鎮財政資金的具體使用信息不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共享,造成了鄉鎮財政資金監控滯緩。同時,復雜的資金使用流程和多部門參與,也阻斷了信息流通,讓鄉鎮財政資金得不到有效的監管[2]。
要做好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必須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部門權力、擴大其職能。保證監管部門在進行財政資金監管時,有足夠權力去跟蹤調查資金的流向,以監督其所在鄉鎮財政的預算執行情況。同時,要做好鄉村基層財政建設,把各部門職能劃分清楚。鄉鎮財政所負責鄉鎮政府財政資金核算、資金使用監督以及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等;鄉財縣管中心負責鄉鎮政府財政監管部門匯報財政預算、決算、使用過程以及管理村級的財務等。只有明確并加強各級財政監管部門職能,才能夠對鄉鎮財政資金進行有條不紊的監管。
在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部門職能后,還需完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制度。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制度中加入損失問責制度與跟蹤問效制度。一旦鄉鎮財政資金的某一個流程出現了問題,就對負責該流程的部門進行問責,并體現在部門年終考核。跟蹤問效制度就是通過財政專家對財政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并做出財政資金調用評估報告,用以判斷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3]。同時,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要完善鄉鎮與縣級政府之間的財政管理,避免發生財政資金流失、貪污、浪費等。
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過程中,必須要讓財政資金的動向信息完全透明化。要使鄉鎮財政資金所涉及的各部門之間做到信息完全共享,以便于進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首先,鄉鎮財政單位部門要加強與縣級財政單位部門和下屬村的溝通,讓鄉鎮與縣、村之間的財政資金流通能夠陽光、透明,從而減少財政資金事故發生。其次,每一筆財政資金的數額、對象以及使用票據都需要公開,讓部門之間能夠進行互相監督。再次,定期進行全面、規范的財政資金信息交流會議,核實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
在當前我國大力建設發展鄉鎮農村的關鍵時期,必須通過完善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做好財政信息交流、公開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等措施,強化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工作。讓國家的每一筆資金都能夠用在需要的地方,充分發揮鄉鎮財政資金的作用,促進鄉鎮快速、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