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棟梁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四安中學 226352)
核心素養可以被認為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取得的綜合性能力,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重心要求是有差別的,在數學學科中,核心素養指的是以數學知識與技能為基礎,同時又有一定升華的綜合素質,它總體展現出學生的數學思想及對數學本質的認知.數學核心素養的取得和數學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對教學整個過程應當給予充分設計,讓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文化內涵、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智慧之美幾個維度的價值充分彰顯出來.
對于初中數學課程而言,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應當擁有各具體環節緊密相聯的科學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需要以全面深入地精神探索初中數學的大綱要求,充分了解數學知識的統一性,以此構建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系統目標.再者,對于一名數學教師而言,需要意識到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視為職責所在,讓其成為未來教學中的基本目標方向.例如在學習到二元一次方程相關內容時,因為學生已經對一元一次方程有所了解,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此前已經掌握的方程類型,自主思考相關的概念、定義等項知識點,再和馬上要學習的二元一次方程內容進行對比,從而更為深入的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在內容上的獨特性.在此過程中,核心素養中的知識、能力、情感等都將得到良好的鍛煉.
一次成功的數學課,一定需要精準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合理的數學知識,使之和核心素養相聯系,也就是達到知識取向和文化取向間的溝通.其中的知識取向即為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教材中心,所關注到的是怎么樣讓學生獲得更有價值的知識內容,而文化取向則關注核心素養方面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到關于二元一次方程方面的知識時,就需要在教學內容之中添加一定文化知識,可從《九章算術》之中的相關知識點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像里面提到的“天元術”及“四元術 ”等新穎有趣的知識,均可以成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利武器.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學生無疑是作為主體的存在,所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并得到思維的良性拓展是極有必要的,為了達到此效果,有效提問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問與答的整體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到提問的方向與方法,將教材內容有機融入其中,同時兼顧對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做到用“知識”體現“智能”給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學習到有理數的加減法有關內容時,教師即可以在課堂上更多地采取提問策略.首先引導學生:若是甲由西向東走了8米,然后再向西走6米,在西為正,東為負的前提下,請大家給出表示這一過程的算式.有學生回答:“(-8)+(+6)”.按照該式子的提示,大家便會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教師繼續提問:我們在小學階段已經知道5+4=9,那么(-5)+(+4)等于多少呢?當教師拋出這個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用小組討論的辦法進行交流,用來獲得更接近準確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多提出幾個類似問題,以便于學生從中發現規律.在討論之后,學生基本可以自主認知到:在同號兩數相加的情況下,應當以絕對值相加并在前面附以所加數的符號;在異號兩數相加的情況下,則應當以較大絕對值與較小絕對值相減,并附以絕對值較大的那個加數符號.而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還可以總結出互為相反數相加為零,數和零相加結果不變的規律.這些規律在提問的帶動下由學生自主解決,讓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到全面鍛煉,可謂是對核心素養培養的真正尊重.
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亦應注意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這兩方面目標的共同完成,很多時候有賴于實踐探究活動的參與.學生在進行活動之際,可以讓自由思考的能力得到發揮,并真正嘗試自主處理一些問題,或者在小組討論的環境中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可以說是知識的應用、智慧的碰撞、思維的升華,更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手段.比如下面的例子:教師要求學生取出一張白紙,在紙上面繪制出∠AOB=90°,大家依教師的要求完成該任務.教師繼續提出實踐引導要求:繪制出∠AOB的平分線OC.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師要求學生把手里面的三角尺直角頂點置于CO上面任意一點,形成點P.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把三角尺兩直角邊和∠AOB兩邊交點作為點E與點F,并分析EP和FP長度對比結果.這種教師一邊講解學生一邊實踐操作的辦法,使學生有了進一步進行自主探究或者小組討論的機會.在此過程之中,教師亦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給學生提供適時適當的解題方向指導,讓學生的解題思路變得更加清晰,特別是要幫助那些證明過程出錯的學生糾正方向,最后由學生得出結論:EP和FP相等.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將得到較為全面的鍛煉.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筆者注意到初中數學教學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問題集中體現于教與學雙向活動的割裂性,教師所欲教未必是學生所欲學,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核心素養的陌生化,不能將數學知識內化為數學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吸納國內外的先進研究成果,積極拓展教學思路,從教學目標把握、知識與素養相結合等視角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全面進步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