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盛
(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 510730)
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越來越注重培養更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豐富文化知識和科學素養的綜合性人才,尤其注重培養的是他們在實踐與創新方面的獨立自主能力.通過對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的分析,研究轉變新的教學方式的途徑,結合目前提供的理論基礎上的教學體系,研究其現實的價值程度.
我國山東、廣東、寧夏、以及海南省最先開始推行高中化學的新課改計劃,現如今,新課改已經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最為重要的是需要及時準確地調整陳舊的教學方式和觀念.
1.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逐步推進更為“零距離”地指導學生.
加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加大學生與實驗的關聯性,知識的應用在不斷推進,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已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2.同時,教師正在帶頭轉變教學思路.
3.另外,要完成更高效的教學方式,正在擴大管理和建立更加完善正規的現代多媒體化新型教學體系.
督促學生主觀提出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再通過學校教師、多媒體網絡講師、新媒體的教學題材和文獻作為提供理論指導與補充教學方式的對象,拒絕“說書先生”與“答題工具”.
1.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導向
在達標的教學環境下,將實際的理論知識教學切實落實到每一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做到將理論知識、實際技能、現實生活,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同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提高教師教學的課程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科學素養.
2.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新課程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并注重將死板且零碎的理論知識線條化系統化,強調的是運用具體的文化知識和有經驗的學習方法來指導.高中化學不像數學、物理等學科,需要特別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大量運算過程.它的特點是計算量小、計算技巧偏多、記憶量較大.所以要想學好化學,就得扎實基礎的積累,尤其是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化學性質及關系等.需要建立屬于自己大腦的化學知識庫,把握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有個整體輪廓,構建小型的知識網絡.而積累的方法,主要在于課內課外題目題型的積累,積極筆記,總結知識點,一些細微的知識點不是教師所能傳授的,只有經過自己的領悟才能最終成為自己的知識.另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轉變“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喂食”的教學狀態,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已掌握的淺顯知識的挖掘能力.
3.形成基本的化學研究觀念
了解最基本的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學科的基礎和前提,當然這同時還需要運用多種合理的方法章程來指導學生更加深入的研究化學的本質.種樹造房最重要的是打好根基,于是,首先要讓學生充分吃透入門理論知識,記牢研究化學物質的正確、有效、安全的基本方法,盡可能地優化學生可操作的、對化學元素的研究方法,從而形成形象的化學研究觀念.化學是理科中瑣碎的文科,對于元素最直接的應用就是化學方程式,并需要明白化學計算中的差量法與設未知數.實驗是記憶研究的直接手段,并能為后續各類推斷做準備.學生與研究人員不同,針對有應試要求的學生來說,能夠應對各類題型才是結果:(1)有機題:這是最簡單,最無變化的,最不用花心思的題形;(2)無機推斷:練習為主,特別關注金屬和氮,氧等;(3)計算題:找出關系式是關鍵;(4)信息給予題:元素周期表等規律很關鍵;(5)選擇題:這是一類拉開分差的題,考生的話注意第一輪復習;(6)實驗題:搞清楚原理,它的題型換湯不換藥,考驗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理解素質.
4.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和問題解決的主人公意識
在課堂上平鋪直敘式的教學方式,倒不如結合允許提問甚至反問的方式,更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從而來引導課堂教學主人公的轉變.課堂上,教師應當充當“主持人”,學生們才是“選手”、“評委”甚至是“導演”.
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生們的學習難度也越來越重.因此,如何擺脫傳統化學課堂模式,有效地實現新的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加快推進我國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關鍵之處.加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鼓勵學生將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這一系列措施,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朱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
[2]史秀娥.新課程背景下農村普通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的對策與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