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葉軍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 211400)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問題是激活數學思維的鑰匙,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可以巧妙地開展問題導學,以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學習本身是一個枯燥無趣的過程,如果教師還是一味的灌輸,只會讓學生們更加厭煩數學內容,甚至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弱化數學教學的效益.因此教師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快樂學習.
例如:在教學“感受概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感受頻率的穩定性時,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伊始為學生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課堂問題:這有一枚圖釘,隨意拋擲后,落地的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釘尖朝上,另一種是釘尖朝下,同學們,你們覺得拋擲這一圖釘后,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一樣嗎?學生們對于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有的學生還拿出一個圖釘,反復地做這一游戲活動.很快學生們都紛紛給出自己的思考結果.有學生說這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而有學生說是一樣的,這時,有學生說:“我們光憑直覺是不行的,我們可以通過做這一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吧!”隨后,學生們開始主動地去做拋擲圖釘這一游戲,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學生們就這樣在這一趣味游戲的推動下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從中很好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了一個很深入的認識.
數學給人的感覺是枯燥乏味的,數學符號,公式更是讓學生感覺眼花繚亂.趣味性問題的巧妙設計,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快樂,并且非常主動地去思考相應的數學問題,學生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變得異常主動、積極.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究,而不是一味地強迫學生們機械記憶.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將數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拋給學生,讓學生們可以有更大的平臺自主探究,促使學生有效參與.
例如:在教學“乘法公式”時,教師在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有關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識內容時,并沒有直接向學生們倒灌新知,而是適時地設計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內容,計算一下(m+3)2和(2+3x)2.學生們在教師給出這一問題后,開始了思考計算.這時,有學生想到這一算式其實就是多項式乘多項式.(m+3)2=(m+3)(m+3)=m2+6m+9,(2+3x)2=(2+3x)(2+3x)=4+12x+9x2,學生們在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經驗,解出最后的結果后,教師又給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得出(a+b)2的展開式嗎?學生們開始觀察自己計算的這幾道算式,并猜想出(a+b)2=a2+2ab+b2,隨后還有學生試著用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方法驗證了一下自己的這一猜想.之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們利用圖形的方法來驗證這一公式的正確性.學生們也在探究的過程中,對完全平方公式有了很好的認識和了解.
數學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循循善誘,為學生搭建打開思維的平臺.課堂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們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們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們全面發展.
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緊密,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是需要借助數學知識來解決的.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具體教學內容設置一些生活問題,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并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在課堂伊始為學生們設計了一道實際應用問題:植樹節那天,學校組織了170名學生去植樹,要求男生挖坑女生栽種樹木.如果每個男生平均每天可以挖3個樹坑,而每個女生平均每天可以栽種7棵樹木,最后恰好每個樹坑都被栽種上一棵樹木,你們知道在這170人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多少名女生嗎?學生們對這一實際問題充滿了好奇,并都迫不及待地去解決這一問題.很多學生嘗試著列出一些算式,但結果發現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們設兩個不同的未知數.于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設一共有x名男生和y名女生,并根據題目要求,以及自己已有的一些生活經驗列出兩個方程式:x+y=170,3x=7y,隨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們觀察這兩個方程式,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學生們也在這一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對本節內容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并很好地鍛煉了實際應用能力,對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充滿了自信.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活水,是數學知識產生的本源,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寄托.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們設置生活實際問題,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新知.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們有效參與,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每一道課堂問題的作用.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以問題為線索,牽引著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意識,促使學生們自主探究,有效體驗,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振中.中學數學“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 教育科學研究,2004(4):42-44.
[2]朱麗娟.初中數學課堂“ 問題探索” 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9):52-53.
[3]周小瑩.初中數學“ 情境—問題” 教學模式的嘗試[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