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寅
(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中學 221000)
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各類物理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知識體系,還肩負著啟發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樹立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的重要責任.而對于初中生來說,物理課程作為初中時期接觸到的新課程,一切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對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難免有些困難,特別是各種表述相似的物理知識,學生很容易出現混淆的情況.對比教學法的引入能夠將各種物理現象、物理概念進行比較,為學生揭示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區分各個相似的物理概念,逐步提高學生辨析物理知識、抓住物理本質特點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永遠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利用物理實驗進行對比教學可以將枯燥的物理知識變成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豐富學生感官體驗,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視覺刺激,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為學生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究物理知識本質.
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物理知識時,教師經常會進行將厚紙片蓋在裝滿水的玻璃杯上,倒置玻璃杯觀察厚紙片不會掉落的演示實驗來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但很多時候學生在觀察實驗后并不會將這一現象和大氣壓強直接聯系到一起,還需要教師進一步解釋,這時候教師可以將厚紙片劃出一道口子,使其能夠通過空氣,或者在玻璃杯中留出少許空間,然后重復實驗,發現厚紙片掉落,通過兩次實驗對比,更能夠說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進行物理演示實驗是印證物理規律,揭示物理概念形成過程的重要手段.在這個課例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對大氣壓強是一無所知的,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是為了向學生揭示大氣壓強的存在,使學生對大氣壓強形成初步認識,為了彌補單個演示實驗無法幫助學生將物理現象和空氣聯系到一起的問題,教師設計了對比實驗,使紙片兩面都能與空氣相連接,以此為變量與第一次實驗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將實驗現象與大氣壓強聯系到一起,為之后課堂學習打下基礎.
初中物理概念存在很多相互聯系的地方,各物理概念之間都有很多相同或差異的地方,學生學習起來很容易出現物理概念混淆的情況,特別是一些較為相似的物理名詞,學生解釋起來總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物理概念之間的對比,引導學生總結各概念之間的異同點,使學生區分這些物理概念,形成準確的物理知識網絡.
串并聯電路特點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一直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難點所在.教師在處理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采用了對比教學的方法,將串聯電路的特點和并聯電路的特點從電流路徑、電流特點、電壓特點、電阻特點、電功率特點以及電路作用幾方面進行羅列和比較,為學生分析了兩種電路的異同點,讓學生在比較中區分串并聯電路,避免對這兩種電路知識的混淆.
初中物理知識呈現整體聚集,局部離散的特點,雖然初中物理教學集中與運動、聲音、光學、力學、電學、物態變化等幾大部分知識的教學,但每部分的知識多而零亂,只依靠重復記憶不僅要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也很難收到學習效果.在這個課例中,教師將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匯集到一起進行分析和對比,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比較串并聯電路的異同點,避免物理概念混淆,加深對串并聯電路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整體記憶串并聯電路的相關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初中時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面對新知識時都習慣利用自己生活經驗進行理解,這種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學習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很多初中物理知識也都可以通過生活實際進行解釋,但有部分學生并不能充分認識到一些生活現象的本質,導致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產生認知誤區.教師要關注到這些認知誤區,并聯系生活實際糾正學生的認知錯誤,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引入“功”這一物理概念時,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了“功”的概念,并列舉出了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然后通過推動箱子、搬起重物等生活實例進行聯系和解釋.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做功可以理解為工作,只要產生搬運就會感到勞累,也就說明做了功.這時教師利用學生的認知錯誤繼續聯系了推箱子沒推動、搬重物沒有搬起來等特殊的未做功的實例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到力和力方向上運動的距離這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初中物理課程雖然在知識組成上大部分都是抽象知識,但這些知識大都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教師在對比教學中要活用這些生活元素,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這個課例中,教師將做功的概念與生活中搬運物品的實例聯系到一起,利用各種生活實例對做功的概念進行解釋.在學生出現認知誤區時,教師又列舉了一些特殊的生活實例進行對比教學,加深了學生對做功的兩個基本要素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做功的實質,從而降低了新知識教學的難度.
對比教學方法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恰當運用對比教學能夠誘發學生探究知識的學習傾向,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知識,解決物理概念混淆的問題.但適用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數不勝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千篇一律,過度依賴對比教學,而是要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法穿插使用,逐步構建高效化初中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閆峰.采用多元化教學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