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玲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中學 215000)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有效課堂有著重要的聯系,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筆者以“水的凈化”教學片段為例,嘗試圍繞幾個關鍵詞:“整體、實驗、活動、問題、運用、生活”來進行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有效課堂的教學應從參與、互動、發展三個維度來實踐和評價.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水污染現象也屢見不鮮的,但是,有關水的凈化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新的課題.筆者從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入手,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思考和總結,感受和體會水的凈化方法,認識水資源緊缺和水污染問題嚴重的現狀,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水的凈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可設計如下:
情景導入:圖片展示水資源以及水污染,提出本節課主題:水的凈化.
實驗探究:怎樣區分純凈水、含有可溶性固體雜質的水和含有固體小顆粒的水?怎樣除去水中不溶性固體雜質?
合作探究:各小組根據材料設計方案,實施實驗.
歸納小結:飲用水凈化的方法.
鞏固升華:硬水、海水、礦泉水、自來水、蒸餾水的選擇使用.
交流與討論:自來水廠的凈化流程.
知識延伸:水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水資源的現狀和我們的應對對策.
學習的最基本規律就是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回歸到整體.對一個事物先有一個整體上的構架結構認識,再認識事物各個具體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形成對事物的完整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系統的整合,設計完整的教學方案,實現知識的橫向聯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鑒于此,筆者精心設計了學案,涵蓋了教學的基本過程,以及規范了學生的一些探究活動和課后實踐部分.
“核心素養強調的不只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將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深遠.”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特色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將從單一知識、技能轉向綜合素質,從灌輸式學習走向探究性學習,構建有效課堂.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素養.
“水的凈化”教學過程中,圍繞著如何凈化水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探究性學習,精心圍繞了幾個主要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科學探究實驗:1.如何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2.如何組裝過濾器?過濾時需要的問題是什么?3.如何區別硬水和軟水?實驗1:自然沉降實驗.實驗2:吸附實驗.實驗3:過濾實驗.實驗4: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實驗.實驗5:區別食鹽水和蒸餾水的方法.
在探究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學生根據教師預設的學案,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方案完成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學生感到茫然、無所適從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針對有操作錯誤的同學,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糾錯,目的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在正確的實驗過程中,真實的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
在檢驗水中是否溶有固體物質和用肥皂水檢驗硬水這兩個實驗中,可以讓學生認識水中的雜質對水性質的影響,了解檢驗硬水的簡單方法.過濾實驗和過濾器的組裝是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技能學習的重要內容,要依照教材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以及科學的觀念.有效的課堂應該是注重通過實驗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關注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大多數的課堂教學都是以課本上的知識點為主要內容,教師在講授教材中的知識時往往疏于結合生活實際,“以知識論知識”,學生未必能夠真正的理解,也就難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學習化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用所學到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拓展性課程是基礎性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它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深廣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對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訓練等方面加以強化,同時可以滿足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本學科的真正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性的實驗,往往只覺得有趣,并不知道實驗與現實生活有什么聯系,教學中應該注重把實驗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筆者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本節課的編制進行準確的定位,著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建立有效的課堂.學生學習了水的凈化的基本方法,如何將這些方法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還有很多其他的處理方法,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的過程和方法的視頻,讓學生總結使用了哪些處理方法.接著,再給學生看自來水水廠生產自來水的視頻,學生從視頻中總結凈化方法,畫出自來水廠凈化的思維導圖.最后,教師總結并且順勢布置課外調查和課外延伸探究的內容.做好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延伸,讓學生能學會運用知識,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需要我們教師傾注大量的精力來設計這一教學細節,以更好地引領學生深入進行有目的的、系統的、持久的科學探究活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每位學科教師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將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能給孩子留下什么,因此我們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落實于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課堂.筆者嘗試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注重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基礎;注重聯系生活、生產實際,關注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注重從化學的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能對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和常見的社會現象作出解釋、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戴禮珍.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5):32-33.
[2]吳星.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J].化學教學,201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