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濤
(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影響農業的自然災害很多,常見的有干旱、洪澇、病蟲等,每種自然災害嚴重時都可能使農作物絕產,因此成立農業應急管理體系非常重要。干旱、洪澇、病蟲這類自然災害依靠農民個人預防非常困難,如病蟲災害需要農業科學家指導如何進行病蟲防治,使農業損失降低到最低,這需要農業應急管理體系發揮其作用。當出現農業自然災害多、危害重的情況時,需要農業應急管理體系部門組織農民與災害進行斗爭,減少損失。
目前,農村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等都有所提升。但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如果農民對互聯網信息判斷不準確,有時可能會引起公共安全事件,給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帶來一定隱患。這就給農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發揮農業應急管理體系的作用,科學處理農村公共安全事件,減少負面影響[1-3]。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發揮應急管理體系的作用,就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體系。現在我國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各省基本都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一般主抓農業的副省長是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成員基本是農業系統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應急管理辦公室下設農委或農業農村廳。應急管理辦公室處理日常工作,發揮樞紐作用。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管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在具體工作協調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問題,必須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發揮應急管理體系的作用。
應急管理體系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農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應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應急管理工作的規律,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意識,理清工作思路,抓住關鍵環節,著力推進應急基礎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健全保障體系,強化基層基礎工作,不斷提高農業應急管理工作水平和應急能力,重點開展監測技術、防御措施、調控與減災技術及風險管理研究。應急管理體系工作人員必須根據農業發展規律,結合實際環境,開拓工作思路,提升應急水平,發揮農業應急管理體系的作用。
建立農業應急管理體系,符合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完善農業應急管理體系,需要提高各級農業部門的應急管理意識,必須在農業災害沒有發生之前進行科學有效的預防,一旦自然災害發生以后再啟動防治措施,都會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必須進行科學預防,預防是減少災害的有力因素,例如在汛期要加強防范,減少河流決口等問題給農業帶來的危害等[4-6]。
農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但在各個省份也有很大區別,要結合地區特點,完善農業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農業預防自然災害的能力,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通過建立健全農業應急管理體系,有效減少農業災害的發生。各個省份需要重點在疫情、市場監管、產品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保障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建立健全農業應急管理體系,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關鍵因素,也是保障農民收入的基本要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建設農業應急管理體系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