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傳統廣播媒體打造移動互聯網廣播平臺的分析
——以上海東方廣播阿基米德FM為例
□劉楊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傳統媒體的發展方向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廣播媒體也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以怎樣的方法與互聯網媒介融合,克服傳統廣播的局限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阿基米德FM是上海東方廣播打造的一款促進傳統廣播媒體與互聯網媒體相融合的移動互聯網廣播社交平臺,成功實現了傳統廣播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本文以上海東方衛視旗下的阿基米德FM為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對傳統廣播媒體通過打造移動互聯網廣播實現媒體轉型作一些分析與研究。
傳統廣播;移動互聯網;廣播平臺;阿基米德FM
隨著網絡媒介的深入發展,新媒體時代隨之而來。伴隨而來的是我國網民規模迅速擴大,網絡媒介的使用率不斷增長,傳統媒體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廣播媒體也不得不進行相應的改革,主要原因還是來源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地域局限性是指聽眾只能通過廣播頻段進行收聽,除了中央人民廣播、中國國際廣播這些國家級別的電臺頻段是全國性的,一般地方的廣播頻段只能覆蓋本地區域。這使得聽眾在收聽上受到了地域的局限,無法收聽到除本地區以外的廣播節目,選擇性較弱,或者針對某些出差、搬遷等特殊人群就無法繼續以前的收聽習慣。
收聽方式的局限性也就是終端局限性,廣播的受眾一般都是通過收音機收聽節目,包括車載收音機。單一的收聽方式決定了收聽人群的單一,車主和收音機使用者是廣播的主要受眾,車主的收聽時間主要集中在開車途中,尤其是上下班時間的收聽率較為集中。隨著媒介的不斷革新,現代社會的收音機使用者年齡偏高,年輕人更易被新興媒介吸引。收音機作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盛行的媒介,現在還在使用的多為年紀偏大的人群,而且人數較少。收聽方式的局限性造成了收聽人群的單一化,對傳統廣播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單向傳播即線性傳播,傳統廣播的線性傳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傳播上,指以傳播者為起點,經過廣播頻段的媒介,最終達到受眾的單向直線傳播,線性傳播的最大缺陷是交互性差,現在的廣播加入互聯網因素后,聽眾可以通過一些社交平臺與傳播者進行簡單的互動,但互動性并不高,并且互動只局限于聽眾與傳播者之間,聽眾與聽眾之間無法進行互動和交流,導致廣播節目互動性不足;第二個是時間上,節目按照時間順序一個一個播出,作為聽眾只能被動接受節目的編排,無法自主選擇節目,這也是廣播單向傳播的一個表現。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現在,交互性得到極大的認可,傳統廣播的單向傳播方式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交互性等方面無法與新媒體相比擬,但在一些方面其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權威性,即媒體的品牌性。信息高速發展同時帶來了信息泛濫的弊端,網絡的虛擬性也導致了眾多虛假信息出現,大眾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這時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傳統電臺作為傳統媒體之一,同時也具有權威性的特點,在信息傳播上,大眾更易傾向于選擇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而不是網絡媒體,例如,在大眾重點關注的相關問題上,中央電視臺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傳播的信息更具有說服力和權威性。大眾會選擇關注權威性較強的傳統媒體接受信息而不是網絡,即使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的方式是網絡渠道,也會轉向傳統媒體進行相關的驗證。傳統媒體的權威性讓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廣播在打造互聯網平臺上具有很大優勢,大眾在選擇媒介時會首先關注到知名度和權威性較高的傳統媒體,之后才是一些網絡自媒體或者其他媒體。
相對于網絡媒體,傳統媒體發展互聯網平臺還具有很多內容上的優勢。首先是內容來源,作為傳統媒體,在獲取信息的渠道上比其他媒體有更多的優勢,有的是來源于國家政策的支持,有的是來源于長久以來的信息積累,一些重要的新聞和信息的第一手新聞都來源于傳統媒體,其他媒體都是經過二次加工發布的;其次是新聞的廣度和深度,由于信息來源于傳統媒體,對于信息的掌握傳統媒體更為準確和完整,所以在新聞的深度報道上,傳統媒體具有更大的優勢,針對當下大眾對于新聞的關注點,深度新聞更能吸引大眾眼光;最后是新聞的內容的公信力,內容的公信力其實也來源于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源于傳統媒體的長期規范發展,大眾篩選紛繁的信息更傾向于傳統媒體,所以在內容上傳統媒體更具有公信力。所以,在傳統媒介打造互聯網平臺上,內容也會成為其不可忽視的重要優勢之一。
廣播作為傳統媒介之一,在結合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也具有傳統媒體的優勢,大眾在選擇媒體時會更傾向于選擇已經具有知名度和權威性的傳統廣播打造的互聯網廣播平臺,而不是一些網絡自媒體。
“最初的想法是幫助廣播電臺實現多媒體融合,為傳統廣播向互聯網轉型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在做的過程中,阿基米德發現了一個跨平臺、跨地域、跨介質的廣播生態圈?!卑⒒椎翭M首席執行官王海濱這樣介紹到。阿基米德FM是上海東方廣播打造的一款移動互聯網廣播平臺,同時兼有社交功能。阿基米德FM的誕生,是傳統廣播轉型的方式之一,它將傳統廣播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彌補了傳統廣播在新媒介環境中的弊端,同時也將傳統媒體的優勢保留了下來,是傳統廣播轉型中較為成功的平臺之一。隨后阿基米德成立阿基米德傳媒有限公司,以“聲音,改變生活”為主旨,不間斷地為用戶提供廣播節目和個性化內容推送。目前,阿基米德FM已經容納了全國60多家廣播電臺,節目數量超過7000檔。
點擊進入阿基米德FM首頁為個性化定制頁面,通過對用戶點擊分析,根據用戶喜好推薦相關的節目或者專題,還有部分用戶動態的推薦,加入了社交軟件的元素,用戶動態以朋友圈的形式在主頁顯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關注或成為好友,提升了平臺的交互性;第二個界面是根據用戶定位產生的當前位置的廣播節目,例如你定位為山西,平臺會為你推送本地的山西文藝廣播、山西經濟廣播等,還會有其他省份的電臺推薦,下拉后是將平臺內包含的電臺根據內容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音樂、新聞、出行、脫口秀、財經等16個類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還有根據場景進行的分類,包括帶孩子、跑步、剛起床等,可滿足用戶在各種環境中的需求,將人性化展現充分;第三個部分為直播節目,此刻正在直播的本地廣播節目和全國的直播廣播節目都可選擇收聽,克服了傳統廣播的地域限制,使地方廣播可以被全國聽眾所熟知,在直播板塊也有根據內容的分類,在進入直播節目后,可發送信息給主播,與主播進行實時互動。阿基米德FM實現了傳統廣播與互聯網的結合,克服了傳統廣播媒體地域限制、收聽方式限制等缺陷,并且將互聯網交互性融入平臺,提升了平臺用戶的體驗感,用戶可在平臺上實現實時收聽廣播節目,回聽錯過的節目,還可以與主播進行實時的互動,與相同興趣的用戶形成興趣社區,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形成一個社區,在交流上更能實現精準化,從多方面、多角度將阿基米德FM打造成為了一個廣播生態圈。
廣義精準營銷是指在定位精準的基礎上,利用新興的科技手段為被服務者打造具有個性化、針對性的服務,筆者認為精準的意思就是根據不同的興趣或者習慣將受眾分為不同的群體,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傳播或者營銷。對于廣播行業,相對于傳統廣播線性傳播的缺陷,移動互聯網廣播平臺具有精準化傳播的優勢。傳統廣播的線性傳播模式中用戶作為信息接收者,并沒有形成好的反饋系統,傳播者不知道接收者喜歡什么,應該傳播什么樣的內容。大數據時代,精準化傳播成為眾多行業的發展方向,眾多傳媒行業也正通過后臺數據管理等方式進行精準化營銷。
阿基米德作為一款移動互聯網廣播平臺,將傳統廣播的線性傳播方式立體化,從而實現了精準化傳播的目的。例如,在用戶進入阿基米德FM首頁后,平臺會根據用戶平常的點擊進行分析,為用戶推薦一些具有相關性的內容和廣播節目,同時也會推送一些具有同樣興趣愛好用戶的動態,以便用戶在平臺中實現社交。精準化傳播會讓傳播者更了解用戶需要什么,針對用戶喜好進行信息的推送,不僅針對內容的推送,在廣告推送上也會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交互性在針對不同領域時會有不同的含義,在傳播領域,交互性首先是互聯網的顯著特征之一,其次交互性是指受眾用過一個平臺能夠實現受眾與受眾或者受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狀態。缺乏交互性是傳統媒體的缺陷之一,其傳播方式是傳播者傳播內容,受眾接收,這也使其傳播效果并不理想。在傳統廣播與互聯網實現融合的過程中,并沒有實現信息的反饋或者互動,所以受眾不具備很強的自主選擇權。
阿基米德也是一款社交平臺,在第三部分直播中,用戶選擇一個正在直播的節目進入后,可以通過給主播留言的方式實現與主播的實時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興趣圈中可以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的用戶,實現與同興趣的用戶間的互動,此功能不僅體現了平臺的交互性,也將精準傳播融入其中。
增加節目覆蓋率主要針對傳統廣播媒體地域局限性而出現,傳統廣播節目由于收聽方式的單一,造成本地節目只能供本地用戶收聽,無法擴大輻射范圍。移動互聯網廣播出現后,用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收聽的節目,增加了收聽方式的同時,增強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
通過阿基米德FM,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全國各地的廣播節目。阿基米德App第二部分會根據用戶定位推薦本地的所有廣播節目,下面也會有一些較受歡迎的廣播節目,包括全國性的央廣節目,也有外地的優秀廣播節目;第三部分中,也會有來自本地和外地的直播節目供用戶選擇。這樣的設置大大增加了廣播節目的覆蓋率,使用戶在某一個地域中就可以輕松選擇來自全國的廣播節目,既可以收聽直播,也可以收聽回播,不再錯過任何一期節目內容。
阿基米德作為傳統廣播融合互聯網的移動廣播平臺,為傳統廣播轉型之路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作為傳統廣播目前仍具有的缺陷,各大廣播都在積極作出調整,希望能更好地與互聯網相融合,相對于互聯網廣播而言,傳統廣播的轉型更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未來的轉型之路上,傳統廣播可以揚長避短,謀求更好的發展方向。
1.金鑫.上海廣播電視臺“阿基米德FM”:借互聯網支點撬動廣播變革[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11-09.
2.駱偉.傳統廣播與網絡電臺的融合[J].新聞前哨,2014(1).
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