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莎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6)
在組織資源視角下來解析內驅動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展開:
在發展四川省農業經濟時,需要充分跳動農村勞動力的市場參與意識。以專業合作社+農戶家庭經營為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農村人力資源在其中不僅發揮著引領和示范作用,還在與城市經濟系統聯動過程中發揮著創新經營模式的職能。關于這一點,不僅得到了“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支持,還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區域植根性要求相適應。
物力資源在這里可以概括為兩個層面:(1)物化層面的物力資源,主要以固定資產、基礎設施為代表;(2)價值層面的物力資源,主要以資金為代表。四川省地形地貌呈現出盆地的形態,條件相對較好的川西平原在農業經濟發展中也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然而盆地周邊的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則在歷史上屬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欠發展地區。
在以上內驅動力解析的基礎上,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對影響因素做分析:
農業人口作為推動本地經濟增長的主體,其做擁有的人力資本存量和主觀意識,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增長水平和質量。四川省作為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隨著近年來返鄉創業人數的激增,也在“鯰魚效應”下帶活了留村人員的致富意識。但在星火燎原之勢還未形成之際,四川省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農村勞動力,則主要習慣于“等、靠、要”。在這種固有思維的作用下,當地的人力資源難以形成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主體。
在四川省各級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現狀已經得到顯著改善。但與之相匹配的高端服務配套環節則仍存在短板,如農產品物流中心環節、全域旅游交通住宿餐飲環節等。由于高端服務配套環節存在短板,使得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農特產品難以實現規模化、長距離倉儲和運輸,也使得農業經濟發展難于與省域外的消費市場相對接。
根據以上所述,破解影響因素的策略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四川省作為農業大省,同時也屬于農業人口大省。這就意味著,目前仍需要通過借助“星火燎原”之勢來帶動當地村民參與到推動農業經濟增長中來。為此,今后四川省還需要繼續以專項政策開展助農職業教育。需要開展中職和高職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應將中職教育下沉到村社,拓展針對服務業的短期培訓項目。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則主要以培養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經濟管理干部為主。
應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所釋放出的激勵效應,以引導+示范的方式鼓勵農戶走專業合作化生產道路,并以確權后的農地和林地入股,形成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收入來源。對于不具備合作化經營和不愿參與合作化經營的地區和個人,則需要為其尋找切實可行的增值項目。筆者建議,以農戶家庭經營為載體的農村電商項目,則可以適應四川省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戶家庭經濟發展之需。
提升農村地區的高端服務業配套環節,需要利用市場機制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對于農村物流體系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可以采取物流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即以鄉為單位由就有運輸能力的農戶作為物流公司網點布局的加盟商,由該農戶完成最后一公里運輸。另外,縣鄉兩級政府,需要以PPP模式修建農產品物流中心。在發展全域旅游項目時,需要在交通設施建設中,形成與動車、高鐵網絡向連接的運輸體系。
本文認為,在城鄉統籌背景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局下,需要從整體視域下來研究這些影響因素。應對影響因素的措施包括:大力發展助農職業教育、兼顧多種經營模式要求、完善機制調動社會資源。
參考文獻:
[1]田躍.基于地域共享的現代物流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商業時代,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