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守衛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海淀 100081)
國際上航空港經濟區發展實踐表明,發展高端產業集群在航空港經濟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具有傳統產業集群的空間區位上的集聚性、產業關聯性、創新性和專業化分工等特點,還具有區位優勢顯著,經營國際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產業鏈高端,全球配置資源,高端資源密集且流動性強,創業投資風險高和人文環境優越等特征。
借鑒石敏俊、張卓穎等(2012)課題組測算和調整的中國省區間投入產出模型,在此基礎上計算中國區域間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見表1),在區域間投入產出表中,國民經濟按21各部門核算,setor1至setor21分別表示為農業、采礦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造紙印刷及文化用品玩具制造業、石油加工業及煉焦、化學工業、水泥玻璃和陶瓷、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金屬制品業、鍋爐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機及家電制造業等。

表1 河南省區域間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由表1可知,河南省影響力系數值大于1的產業有農業、采礦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化學工業、水泥、玻璃和陶瓷、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金屬制品業、鍋爐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機及家電制造業、通訊設備、電子計算機制造業、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13類產業(國民經濟按21部門劃分,下同);河南省產業感應度系數大于1的產業有農業、采礦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業、化學工業、水泥、玻璃和陶瓷、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其他工業、電力、熱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運輸業和服務業等11類產業。區域間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同時大于1的產業有農業、采礦業、化學工業、水泥、玻璃和陶瓷、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和其他工業。
從區域間產業層面來看,河南省在21類產業部門中,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處于全國同產業(行業)前10位的產業部門有:農業、采礦業、食品加工、紡織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水泥、玻璃和陶瓷、鍋爐及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表2 中原經濟區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由表2可知,中原經濟區范圍內區域間產業影響力與感應度均大于1的優勢產業部門既存在一定的競爭性,如化學工業(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同時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如水泥、玻璃和陶瓷(河南省)、紡織業(河北省)、鍋爐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業(山東省)。
在中原經濟區內,首先,保持區域競爭力較強的產業要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區域空間優勢,如農業、采礦業、食品加工業、化學工業、鍋爐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業、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加工、電機及家電制造業(山東)、服務業(山東);其次,發展高端農業,要對傳統優勢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打造中原經濟區建設板塊經濟增長極;第三,發展高端制造業,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產業,避免區域間產業同構,取長補短,發揮區域產業特色,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發展規模經濟,促進中原經濟區產業深度分工協作,延長產業鏈條,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第四,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用高端生產性服務改造傳統農業和傳統制造業,促進高端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優勢特色農業、區域優勢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高級化。
從河南省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可知(見表3,表中01至42產業代碼分別表示為農林牧漁產品和服務、煤炭采選產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產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產品、金屬礦采選產品、非金屬礦和其他礦采選產品、食品和煙草、紡織品、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品和家具、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等):

表3 河南省區域內產業感應度系數與影響力系數
第一、產業影響力系數大于1的產業有金屬礦采選產品、食品和煙草、紡織品、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品和家具、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儀器儀表、廢品廢料、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燃氣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和建筑。第二、產業感應度系數大于1的產業有:農林牧漁產品和服務、煤炭采選產品、金屬礦采選產品、食品和煙草、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批發和零售、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住宿和餐飲和金融。第三、產業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大于1的產業有:金屬礦采選產品、食品和煙草、造紙印刷和文教體育用品、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
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影響航空港綜合實驗區經濟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航空港經濟區的產業選擇必須與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階段和主導產業發展相協調。
配套齊全的文化教育科研機構。成熟的航空港經濟區,將吸引很多的國際跨國公司總部以及大型研發機構的集聚,港區文化教育環境和當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研發機構相協調,為航空港經濟區內各類企業提供知識密集型高端產業或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促進高端生產要素與科技資源投入的融合發展。
提高航空港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航空港經濟區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區域特性,航空港經濟區內的高端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開放程度高、國際合作層次多等諸多特點,尤其是構成航空港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際大型樞紐機場、國際航空運輸公司以及高度外向型的高端科技型服務公司,市場和客戶要面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朱一鳴.鄭州航空港經濟區發展物流金融模式[J].物流實踐,2013(7):21.
[2]李秀香.航空港經濟區會展業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張華飛.國際化加快鄭州航空港區建設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03):13-15.
[4]張占倉.鄭州建設國際航空港的歷史趨勢與戰略[J].區域經濟評論,2013(03):21-24.
[5]周紀昌、黃新春、蔡海霞、陸俊杰、黃向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加快發展高端產業戰略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