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旻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西青 300387)
ppp模式是公共與私人部門之間伙伴關系模式的簡稱,用于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運作。相對于其他模式,ppp鼓勵私人與政府合作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壓力持續增加的背景下,各種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現如今,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已嚴重限制了我國的經濟增長。
由于ppp模式具有多元融資風險共擔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其中,醫療服務作為稀缺性資源,是社會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在全世界范圍內,提高醫療服務供給,實現公平,滿足醫療服務的需求,都是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自2009年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后,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變為開放市場,完善醫療體系建設。我國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醫療服務領域,這一政策促進了我國醫療服務基礎設施服務條件、能力的提升。然而,在醫療服務設施的供給上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醫療服務基礎設施供不應求。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公共醫療服務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其次,醫療服務設施的總供給量不足,但是在某些地區,實際供給超過了實際需要。最后,公共醫療服務設施在不同群體之間,缺乏公平性,也缺乏差異性。對于中低收入群體,很多人沒有享受到公共醫療服務;而在高收入群體中,他們對高檔次服務的需求也沒有被滿足。
過去,國家一直在加大對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的投入,但仍然無法滿足“指數型”增長的醫療需求。因此,如何化解我國公共醫療服務基礎設施供需上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如果公共醫療服務完全由政府承擔,會使其負擔沉重;而完全由私人部門承擔,又會產生市場失靈的問題,因此將ppp模式引入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它既使私人部門參與到醫療服務領域當中,不再以公立醫院為主體,又能使公私兩部門發揮各自的優勢,將醫療資源的效用達到最大。在公共醫療領域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可以加強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競爭和約束,同時達到降低成本,提高供給質量的目的。實行ppp模式可以解決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將政府投資的部分風險轉移到私人部門,不僅滿足了社會需求,還使就醫環境得到改善。同時,與政府部門合作能給私人部門帶來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從醫院和患者兩方面來說,引入ppp模式可以降低醫院成本,提高效率,也可極大改善患者的就醫條件。其意義在于,通過影響公共醫療服務供求之間的關系,來實現滿足社會醫療需求,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的目標。
由于加入了私人部門,醫療供給中的不確定因素也相應增加。采用PPP管理公共醫療服務,雖然帶來了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也使管理運行機制變得更為復雜。項目中不僅存在著政府機構和社會私營部門的支持,還包括各施工單位以及供應商等,項目中的利益主體數量大,導致整個交易體系管理復雜,對技術要求高,同時不便于風險管理。另外,由于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法律程序上面臨的問題將很難解決。在ppp模式中,風險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因此,政府部門在其中要對應用ppp模式公共醫療服務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因為相對于私營部門,政府更能識別和控制風險。
公立醫院目前是我國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市場的主要支柱,為了解決當前人民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和亟待解決的醫療費用上漲問題,引入ppp模式刻不容緩。ppp模式可以針對供給主體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滿足多群體醫療需求的公共服務體系。這是未來的一大任務,我們需要總結現階段所有經驗,在各級政府建立現實可行的制度和服務平臺,實行相應的補貼和福利政策,在私人部門的選擇上采取更專業的方法和態度,致力于完善ppp模式參與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的方式。項目中各方的責任和優勢加以明確,風險共擔,利潤共享,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水平和不同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ppp模式,使我國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推進。
參考文獻:
[1]江耀睦,徐文輝,林朝仙,等.PPP模式在醫院運行機制改革中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