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欣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 太原 030031)
隨著市場活力迸發,提倡形成“小政府,大社會”活力氛圍,但在當前養老體制和養老發展進程看,政府角色依然不會變。只不過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是需要轉化的,政府可以通過向市場購買服務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或者政府通過優惠政策,積極引進投資商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的事業中。
居家養老服務是社會公共物品,執行的過程就是利益再分配的過程,若離開政府的調控,單純的市場供給提供居家服務,很難使居家養老正常發展。只有在政府的引領下,通過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掌握養老發展的主方向,才能對其進行相應的計劃、調整和實施,引領民間組織更好地發展。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物質和資金支持需求大,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不僅要提供相應的財政支持,更重要的是引領并調動整個社會資源,積極引入并鼓勵各方資源加入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多方籌集資金以便更好地解決居家養老服務資金來源不足問題。
政府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角色是領跑者角色,領跑的同時監督也是政府必不可少的責任。如果由民間組織直接領導居家養老服務,容易受到其地位的局限,這就需要政府對其進行相應的監管。
民間組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不僅能夠彌補現有的養老服務項目的單一性,而且當前居家養老服務本身就面臨可利用資源少、效率不高的問題。此外,民間組織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社會養老機構服務中收費過高的問題。
民間組織的存在有利于制約政府自有的弊端。政府在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時,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無法近距離接觸實際有需要的老人,從而在物質供給時出現供給和需求不對等的現象。民間組織由于其特有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居家老年人生活,而且可以充分獲得其在生活中的各項需求。因此,民間組織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承擔著中間人的角色。
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是滿足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基本醫療服務、文化娛樂、精神陪伴、法律服務等各類需求性服務。政府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單靠政府提供服務,很難滿足老年人參與居家養老的各項服務需求,民間組織因有其特有的靈活性和專業性,能及時滿足老年人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各類需求,而民間組織的特性與政府職能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居家養老有效而長遠發展。
政府在社會工作中有自帶的弊端,官僚性、壟斷性和非專業性所帶來的是養老機構的規模擴大,養老服務成本增加,養老專業性不強使得政府在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中顯得效率降低。民間組織作為政府體系之外組織,除了靈活性、專業性之外,自治性也是其特有的,民間組織可以根據發展規模,成立專業的管理團隊、專業服務團隊和監督評估團隊等,在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時,避免了低效參與養老的惡劣行為,也減輕了政府負擔。
民間組織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三方面:①政府提供專項補助;②社會各界組織的捐助;③提供有償養老服務所獲得的發展收入。民間組織通過對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促成了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政府在與民間組織合作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中,主要是以引領者、資金籌集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出現,而民間組織主要負責服務的提供以及中間人的角色。但并不意味著,除民間組織以外其他組織就脫離養老責任,老人老年生活離不開家庭,私營養老機構提供更針對性的服務。我們在這里討論的主要是政府和民間組織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監督被監督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蘇大林,周巍,申永豐.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關系探討[J].甘肅社學,2006(4):107-109.[2]鐘金玲.非政府組織參與居家養老的優勢、問題與對策[J].福建省行政學院學報,2012(2):46.
[2]遲福林.以參與公共服務為主要目標的民間組織發展[A]//遲福林.起點——中國改革步入30年[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