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巖
(鄂倫春自治旗氣象局 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5450)
雷電的災害被聯合國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成為僅次于暴雨洪澇、滑坡塌方的第三大氣象災害,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雷電的危害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雷電直接擊打在建筑物上發生的熱效應作用和電動力作用;另一類是雷電流所產生的電磁和靜電感應。
在對我國防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工作人員全面掌握防雷減災安全生產知識,不斷增強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應該在平臺搭建過程中積極的引進現代化的信息網絡通訊技術。
加快推進防雷安全管理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提升防雷安全服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針對各地區的不同環境特點,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雷電災害風險區劃,并根據風險區劃編制出詳細的雷電減災方案,明確指示防雷安全管理的工作重點和防御措施,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完整、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
氣象部門應與各個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及時開展防雷安全隱患排查,狠抓安全隱患的整改工作,提出隱患的整改方案,進一步完善防雷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起健全的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
做好防雷安全的社會宣傳工作,要求相關各部門編制及出版與防雷相關的科普手冊或者是音像制品。氣象部門可以在學校、社區及農村中加大對防雷安全知識的宣傳工作。
建立起完善的防雷法律法規是推動防雷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我們要加強防雷工作法律法規的建設,讓所有防雷工作人員都能認識到自身享有的權利和自身的職責所在。再者,就是對防雷減災工作人員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其在防雷減災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討論出解決措施,從而促進防雷減災氣象服務體系的建設。
在防雷減災工作中應將防雷減災的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力量充分發揮出來,重點強化對雷電監測的預警技術、雷擊風險評估技術、雷擊事故分析技術等方面難題的研究;各地氣象部門還可以與當地的高校、技術型企業、科研業務機構等加強溝通交流,從而縮短科研成果向業務服務轉化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將培養和引進高新技術人才作為重點,加強對高層次雷電業務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加強科研方面的人才隊伍,為我國的防雷減災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科技力量支撐。
防雷減災工作是地方氣象事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所以,應始終堅持將防雷減災、安全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將防雷減災重大工程項目積極納入到年度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部門投資計劃中來。明確防雷減災安全行政管理體制,并對防雷減災安全生產運行機制不斷進行完善,進一步推動滄州市防雷減災事業快速發展。
防雷減災事業是我國氣象事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同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防雷減災、安全發展的工作,并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緊密的結合起來,將防雷減災的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到年度社會經濟發展中來。明確防雷減災安全管理機制,并對防雷減災安全生產運行機制不斷進行完善,進一步推動我國防雷減災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寶均,周道剛.認真做好防雷減災事業發展規劃 扎實推進現代防雷業務體系建設[J].貴州氣象,2010,34(5).
[2]郭友福.農村雷電災害防御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