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綺黎
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數的40%以上,是中國居民疾病死亡的第一死因,其發病人數繼續呈現上升趨勢、致殘致死率高,住院總費用的年均增速遠高于GDP增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葛均波院士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教授、北京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杰孚等全國政協委員在京建議:健康中國,需要刻度化管理,心腦血管疾病可防可控;為實現國家整體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需要用全面、科學、可衡量的指導評估體系,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提高方案并積極落實行動、助力健康中國。

三位政協委員建議指出,建議在國家層面,把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健康中國戰略支撐的高度。心血管健康指數是一個科學、客觀、全面的指標體系,在各省制定政策、建立體系、衡量成果方面有的輔助和推動作用,可以成為國家和各省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管理抓手。
三位政協委員特別強調,建議從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深度開展指數的深化工作,并定期更新和公布指數。GDP已經是全球公認的評價經濟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心血管疾病防控同樣也需要可進行綜合評價的指數體系。
GDP已經是全球公認的評價經濟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心血管疾病防控同樣也需要可進行綜合評價的指數體系。建議將指數作為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并把其列為各省衛計委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衡量指標,定期進行評估并對結果進行公布。
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僅僅與地域、飲食習慣、氣候條件、生活方式有關,同時也和各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知曉率、早期疾病篩查工作、全科醫生資源配置、各地搶救能力、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有密切的關系。
以往,在有關慢病、心血管病監測和把控的建議、規范,獲取很多有關心血管病負擔評價的監測、防控、救治等不同方面采用的多為單一指標。心血管疾病防控是綜合問題。我國在之前缺乏省級單位的數據分析,各省間缺乏相互學習、參考的量化指標。
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大類疾病,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健康問題。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
危險因素暴露、疾病救治、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維度南方得分高,北方在防控情況方面有優勢;從東中西來看,東部得分最高,中部和西部持平。
指數數據顯示,有些省份在“認證過的百萬人口胸痛中心數量”“認證過的百萬人口卒中中心數量”“百萬人口急救車數量”等救治能力上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些省份在“戒煙成功率”“高膽固醇血癥的控制率”“高血壓控制率”“中心肥胖率”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暴露指標上處于全國倒數位置;而有些省份在“心腦血管疾病早死率和死亡率”劣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