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亮
(河南省財經學校,鄭州 450012)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重要的一分子。在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中,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國家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標準的要求,除了向行政管理體制機制要效益,向以技能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要特色外,特別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學生管理。能夠兼顧三者,并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等職業學校晚自習(以下簡稱為“晚自習”)。
晚自習是指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培養標準為目標,按照學校教育教學、學生和行政管理的統一部署,安排在晚上19:00 - 20:30,在指定教室進行,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的學習形式。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風、班風及校風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消化課堂教學內容,預習新課;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擴大學習范圍,優化知識結構;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教育活動,釋放學生“能量”,減少不安全因素,促進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晚自習現狀并不樂觀,缺少明確的學習內容;形式單一、效率不高、秩序混亂、學生出勤率低;學習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無所事事,閑聊天、玩手游、看視頻。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入口”和“出口”條件比較低,中職學校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學生對晚自習自學有厭煩情緒;學生出口太寬松,考試輕松通過,畢業證隨便都能拿到;另一方面,現行“中學式”的晚自習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教育,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系學團干部有效管理乏力,實訓室、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有效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靈活應用,教師參與度較低,課上課下聯動效果弱。
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表、開展座談會、實地長期情況記載等形式,統計分析得到影響晚自習的因素主要有學生自我管理、班主任、任課教師、學團干部(含班干部)、教室或實訓室條件、家長和社會等,其影響程度如下表:

晚自習影響因素及其權重數據表

清華大學曾對中職學生群體做過調研,得出結論:1.知識技能水平低、方差小;2.素養和價值觀平均值低、方差小。
中職生是自然人、社會人和學校人的綜合體。大多數處在15-18歲,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志向、有朝氣、思想活躍,逆反心理較強,易受外界干擾,紀律約束力弱,教育和管理難度較大;二是80%以上來自于農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樸實勤奮、吃苦耐勞,但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自卑感,希望渴望得到尊重;三是多數學生動手能力較強,但是,目標不穩定,行為習慣、文化基礎和自學能力較弱,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不濃和能力不強,自律性及主動性更差,課上聽不懂,課后無問題。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
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培養目標,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然而,中等職業教育承擔就業、升學雙重任務,具有明顯的專業技能性與文化基礎性(突出專業性)、實踐性與理論性(突出實踐性)、實用性與通用性(突出實用性)相結合的特征。有人曾提出,中職學校應培養善發展、守規則、重義利的“經濟人”、培養明方向、負責任、善參與的“政治人”、培養知榮辱、能包容、會鑒別的“文化人”。
晚自習是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科學合理、有效易用、符合學生特點、個性化的晚自習管理策略。既要保證晚自習秩序、安全,又要豐富晚自習的學習內容、增添學習的趣味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深度提升晚自習的質量。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中堅力量和模范代表,是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學校實施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校園文化、校風學風、學生管理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中,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班級中的班長、團支書和學習委員成為系學團干部隊伍成員,系學團干部成為校學生會團委干部隊伍成員,形成相互聯動、一盤棋式的全校性學生干部隊伍”的學生干部選拔、培養和隊伍建設模式,在我校計算機技術系得以應用,印證其為行之有效。主要是協助計算機技術系管理人員、晚自習值班人員、系班主任、班級學生干部開展晚自習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系內各類社團長期納新、訓練效果展示,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效果、提高綜合素質。
效果良好的晚自習,模范帶頭作用的班干部隊伍至關重要,這當中,班主任具有領導者的作用。組建以班長為主的班委,協助制定班級晚自習學習任務和過程、結果考核。組建“以班長為責任人的班委、以學習委員為責任人的學習組長小組和以學習小組組長為責任人的學習小組”班級管理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在晚自習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態度端正、學習優秀、行為習慣良好的優秀者擔任班干部,班干部隊伍才能穩定、長久。
充分尊重學生的原創精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每位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狀況等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每晚按照《計算機技術系班級學生出勤點名冊》《計算機技術系晚自習情況登記表》登記和考核個人學習情況登記表,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班主任(master teacher)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學生成長的導師,是聯系各任課教師的紐帶,溝通學校與家長、社區的橋梁,是班級的管理核心、“一把手”,是個“雜家”,在晚自習效果管理中,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
調查統計顯示:每個班行為良好(及以上)學生數量和行為能力較弱學生數量之間的比例基本符合8:2定律,即行為習慣較好人數占到班級總人數的80%。優秀者占到全班總人數的20%,“堪當重任”,能夠自我管理并起到模范帶頭;60%較優秀的學生,需要正向引導、激勵帶動;20%行為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細致關心、正確引導與加強考核管理,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改進。
班會主題、四個學期班會自成一體,環環相扣,把管理班級的思想等不變地傳達給學生,從專業學習的角度、從學生技能培養的視野、從人才培養的高度,進行學生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尤其是三年中專生活的合理規劃。有利于晚自習長期穩定下去,自成體系,且有效果。假期學生的開展社會實踐引導是學校期間每位學生因材施教的延續。
強化應用基礎、磨礪專業技能、培養正向興趣、統籌校內外資源、落實第二課堂,形成內容豐富、井然有序、效果顯著的晚自習氛圍。按照書法課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基礎課程,安排進行書法練習和文字錄入練習;結合專業課課標技能和技能競賽要求,開展智能家居、物聯網、圖像處理和網頁制作等興趣小組訓練,兼顧選拔技能競賽人才;配合系部吉他社和表演社,進行“巡回演出”,豐富學生第二課程教育,培養學生個人興趣愛好;開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活動,頒發整潔獎(衛生評比)、創意獎(教室布置、班歌、班徽);組織收看革命歷史題材、法制專題片,聘請法官、律師、公安機關人員開辦法制講座,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開展創業創新講座,邀請校領導、專業人士開設創業講座,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實踐證明,在班主任的綜合協調下,內容豐富多彩的晚自習,深受同學的歡迎,師生反映良好,有力地改變了學校的文化氛圍,同學們的精神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
晚自習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形式,除了傳統的晚自習輔導外,結合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依托校內實驗實訓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技能訓練小組,可以起到豐富生活、提高技能、輸送隊員、促進和諧的作用,并讓有興趣小組的學生定期集中展示技能。其中,教師擔任技能訓練小組(或社團)校內輔導教師。與班主任管理形成合力,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學能力、加強自我管理、養成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成為自我良性成長的態勢。
在“學生主導”的學生自我建構成長模式中,晚自習圍繞教師授課內容或學生管理活動內容做好自我學習,借助微課和MOOC,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和學生管理活動的開展,為翻轉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加強自我學習。
制訂晚自習輔導教師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出教師的崗位及責任,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從課堂入手,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不懂的知識先進行小組交流,解決后由教師講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從學習和紀律兩方而進行自我管理,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晚自習期間學習要有計劃性,根據自身情況,獨立完成作業,自覺遵守自習課紀律,讓學生明白,在自習課上遵守紀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自我管理能力。
“上帝關閉了一扇門卻又開啟了一扇窗”。善于發現和充分挖掘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各類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和技能競賽:如智能家居、物聯網、唱歌、跳舞、書法、演講、應用文寫作、禮儀、心理講堂、弟子規、體育運動等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這樣學生既得到了指導和鍛煉,發展了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也提高了個人的綜合素質。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學校要創造機會為職業學校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們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實行自我價值,這不僅有助于他們消除自卑心理,獲得信心和勇氣,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教室從大類來講也可以稱為“實訓室”
近些年,快速發展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給師生教學和技能訓練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平臺。學校的實驗實訓室在晚自習期間向學生開放,把晚自習書本學習和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學校可在晚自習期間向在校生開放圖書閱覽室,供學生閱讀報紙、雜志,了解天下大事。可限時開放多媒體網絡機房,對上網學生進行正確用網引導,以變堵為疏的方式,有助于避免學生到社會上的網吧上網;組織學生欣賞帶有教育意義的影視資料等。
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家校配合度,以及學校周邊飯店、網吧、娛樂場所等因素,對學生晚自習效果的影響都有正(負)相關影響。
晚自習人數(出勤率)和學習效果,是晚自習好壞的重要衡量指標,核心在于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管理和教育引導。依據晚自習特點,理清管理班級思路、合理規劃班級活動,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協調任課教師、指導班干部、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各類活動,經常開展通過活動培養班級凝聚力,塑造良好學風、班風。
依據管理的目標和效用,筆者把晚自習管理分為基礎管理(Foundational Management)、中觀活動(Medium Activity)和宏觀引領(Macro Leading)。形成基礎管理靠制度、中觀管理靠活動、宏觀管理靠理論,突顯“學生自主、引導為輔”的師生共同管理新模式。培養自學能力、合理利用(安排)學生時間、釋放學生正能量,加強安全教育、肯定能行、實際行動支持、正確引導、挖掘潛力、組建組織、形成制度、擴大影響、形成氣候、自我發展、循環遞進。
在晚自習管理上還要積極投入人力和財力,不斷深入踐行反思總結,做相關理論在晚自習管理中的應用和創新,促進晚自習有序、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齊學紅.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優秀班主任成長之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2]匡瑛,朱倩倩,崔景貴.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中等職業學校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3]王羽菲.標本兼治雙管齊下——提高晚自習效率之我見[J].蘭州:衛生職業教育,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