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慧,郝征紅,于 輝,陳宇航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應用型人才是指那些能解決實際問題、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的人[1]。競爭性的社會環境和沉重的就業壓力,提高了對學生的要求,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已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作為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等教育應用能力提高、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重理論、輕應用,重基礎型實驗、輕研究型實驗,重操作能力培養、輕創造能力培養是我國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2]。究其根源,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沒有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思想,沒有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使學生出現實踐能力不強和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
食品微生物課程群是基于知識體系構筑的有機課程體系模塊[3],包括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檢驗、食品發酵工藝。這些課程都以微生物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基礎,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并且課程實驗內容緊密關聯。本研究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完成了對食品微生物課程群實驗教學的改革,充分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實驗內容缺乏真實工作項目,教學情境與真實工作環境脫節,實用性不強,不能很好地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實驗內容滯后于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
食品微生物課程群內幾門課程實驗獨立設置,沒能體現出知識、技能之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而且,現有實驗項目中驗證性實驗比例高,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項目建設有待完善。
實驗教學手段及方法比較單一,仍以講授、演示、模仿操作為主,缺乏師生交流互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乏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普遍較低。
現有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評價,評價形式單一。結果評價是針對獨立的實踐片段,評價結果僅反映出學生對某一技能或某些技能的掌握情況,難以體現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且,評價主體單一,缺乏來自企業、學生自身等角度的評價;評價的內容體系單一,注重衡量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技能操作能力,缺乏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全面評價。
通過與企業、行業專家交流,對原有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刪減實用性不強、陳舊的知識內容。比如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中有關于生產環境消毒方法的介紹,課本上介紹的是甲醛熏蒸消毒法,但是通過與企業專家交流發現,在實際生產中大都不再用甲醛進行消毒,而采用危害更小的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或臭氧消毒。通過深入的溝通、交流,確保了實驗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先進行。
在此基礎上,以真實的工作情境、完整的工作過程為藍本,將實驗教學內容轉化為實驗項目,增加設計型、綜合型、探究型、開放型、創新型實驗項目比例,通過一個實驗項目串聯1個章節、1門課程甚至是多門課程的多個知識點。比如設計型實驗“工業菌種的篩選與擴大培養”就涵蓋了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發酵工藝學兩門課程的內容;綜合型實驗“發酵酒生產質量控制”就需要學生能夠綜合使用食品發酵工藝學和食品微生物檢驗兩門課程的知識技能。通過對實驗教學內容和設計的改革,使課程群內實驗課程內容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是以學生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自身能否得到發展為前提的,因此在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前進行學情分析尤為重要。學情分析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方法、習慣、興趣、成績進行分析,但傳統的學情分析大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析,分析往往是單向進行,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因此以往的學情分析難以真正體現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
為更準確的進行個體化學情分析,課題組借助了VAK學習類型測試法。該方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德勒和麥克唐納提出的,其依據學生的學習認知風格將學習者分為視覺學習型(visual)、聽覺學習型(auditory)、動覺學習型(kinesthetic)三類,目前它是國外衡量學生學習方式的主要測評依據和手段之一[4]。通過VAK問卷調查結果可以判斷學生的學習類型,既可以使老師客觀、快速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類型,也能使學生了解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變了單向分析缺乏反饋的問題,促進了師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結合實驗內容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法。問題式、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任務式等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中都有使用。以 “檢測市售酸奶中霉菌、酵母菌含量是否超標”實驗為例,以任務式教學法為主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在設計過程中又采用了問題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促進實驗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交流,來合力完成實驗設計任務;在實驗方案實施過程中,又引入了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實驗原理和結論。
建立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以能力培養和能力考核為中心的多維考核評價模式,將筆試、操作、報告、項目設計、課題研究成果、論文等多種形式納入考核體系,將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嘗試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團隊評價的多主體考核方式。
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創新的需求,全面開放了食品微生物實驗室,并配套建立科學、全面的實驗室自主管理模式,調動學生在實驗室管理中的作用,使學生從實驗室的使用者變為實驗室的管理者和監督者。通過設立值日制的學生管理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中去,使實驗室使用更加規范,解決了開放實驗室帶來的實驗室管理工作量增加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實驗室管理能力,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培養都有積極意義。
本項目著力于解決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通過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應用型實驗項目的比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保證了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改變了傳統實驗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片面的問題。避免僅從教學角度和教師視角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認知納入考核范圍。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在食品微生物課程群的實驗教學中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核心,引導大學生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加強綜合素質,使畢業生更好的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一套成熟可行的適用于食品微生物課程群的實驗教學模式,為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本專業其他課程群的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