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3月29日晚間,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600340.SH)發布2017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華夏幸福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81億元,同比增長35.26%,凈利潤率14.72%,為近3年來最高。
在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總體形勢下,華夏幸福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PPP模式大力推廣的重大發展機遇,實現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快速增長,凈利潤增速高居同行業前列。
同時,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提速,城市群成為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但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特別是縣域短板突出,成為城市群協調發展的瓶頸。
而在現實中,河北省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以PPP模式合作開發運營固安產業新城16年,曾經的農業大縣如今一躍成為現代化工業強縣,為破解縣域短板找到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相關專家表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PPP模式成功之處在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綜合開發,以產業集群引領區域轉型升級,運用優勢資源補齊縣域發展短板這一模式的復制與推廣,將助力縣域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助力協調發展城鎮格局的構建,進而為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年度報告顯示,華夏幸福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5.26%,繼續保持自2012年以來每年30%以上的業績增速。
數據還顯示,2017年華夏幸福共實現銷售額1522.12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26.5%,增速大幅跑贏行業絕大部分公司,銷售額位居行業第九(克而瑞統計),表明公司綜合實力穩定躋身房地產企業前十強,公司戰略前瞻性和模式優越性得到充分驗證。
從年報中收入數據結構看,不同于傳統地產公司,產業新城業務是公司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2017年產業新城業務實現收入284.5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產業新城收入占營收總額的比例從32%上升到48%,進一步提高。產業新城業務加速增長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彰顯公司的領先優勢和產業新城模式的強勁動力。
同時,報告期內貨幣資金681.05億元,占總資產比18.1%,貨幣資金量充裕,創歷史新高,處于較好水平,為公司經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2017年華夏幸福的凈負債率59.8%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且貨幣資金減一年內到期債務后的凈現金同比增加76億元,短期償債能力進一步提升。
另外,預收賬款因在產品交付后便可計入主營收入,如今被認為是在相當程度上能夠反應一家上市公司未來凈利潤增減的重要指標。華夏幸福預收款項余額1324.76億元,同比增長29.18%,預計在未來3年內逐步結轉為公司的營業收入與利潤,有利于鎖定公司未來3年持續高增長的經營業績。
并且,2017年華夏幸福納稅收入達110億元,創歷史新高。稅收不僅是反映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也是體現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指標。
2017年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響應國家、省市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深入貫徹國家、省市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發揮上市公司資源優勢,履行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選定淶源縣實施對口幫扶整縣扶貧,助力實現淶源縣2020年整縣脫貧的目標。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幸福擬以2017年12月31日總股本29.55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9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26.59億元。實施高比例現金分紅送轉主要基于:公司積極響應證監會和上交所關于鼓勵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政策指引,在保證股東整體利益及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堅持以持續穩定的利潤分配政策積極回報股東。
華夏幸福以“成為全球產業新城的引領者”為愿景,明確“打造產業新城,建設幸福城市,使所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使命,踐行“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產業新城發展理念。
隨著行業及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強強聯手、合作開放大勢所趨。產業新城是實體經濟平臺,需要與大批有情懷的企業共同搭建合作平臺、共同推進全面合作、共同構建陽光環境,在投融資、產業新城、房地產、城市配套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規劃咨詢等各個領域全方位合作,集聚巨大新能量,為產業新城平臺再升級提供新動能。
華夏幸福進入提檔換速的新發展階段,將推進業務的全面開放合作,搭建全方位開放的產業新城平臺,牽手全球致力于產業新城開發的有志之士,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城市。未來,華夏幸福與合作方基于產業新城發展的更多且更為廣泛的合作將陸續落地。
在推動區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夏幸福通過龍頭引領產業集聚、創新與資本雙輪驅動的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為區域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強的先進產業集群。
華夏幸福將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模式,挖掘產業打造方式的潛力,使公司的產業發展能力保持業內領先水平,構建產業“護城河”,不斷鞏固具有公司特色的產業競爭優勢。
從實踐看,華夏幸福組建了一支4600多人的產業發展團隊,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十大重點行業,為區域提供產業發展的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促進產業鏈核心環節在空間上高度聚集,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為此,華夏幸福在全國多地產業新城打造的產業集群,已成為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新陣地。
“每一個產業集群都是中國智造的‘夢之隊。”華夏幸福執行總裁趙威表示,“華夏幸福為區域提供產業發展的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促進產業鏈核心環節在空間上高度集聚,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作為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始終圍繞國家戰略重點區域精準發力,截至目前,事業版圖已遍布北京、河北、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國內13個省以及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進入新時代,產業新城也被寄予更多希望。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表示,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轉型階段,產業新城以其成熟的模式、成功的經驗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抓手,是促進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產業新城的平臺聚合下,中國制造正迎來一個開放合作、聯動共享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