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思政課教學活動的價值特點看,整個課堂的教學功能定位,能夠從理論知識、行為引導和思想啟迪等多個視角來對思政課教學進行全面創新。本文擬從高校思政課教育的時代訴求和教學要求分析入手,探究高校思政課的功能定位,并且嘗試性提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新實施訴求。
關鍵詞:時代訴求;教學要求;高校思政課;功能定位;實施要求
一、引言
結合當前互聯網時代的教學環境變化,以及學生培養的綜合訴求看,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選擇合理、充滿文化內涵的教學方法,打造靈活的思政課堂,能夠讓思政課教學實現全面創新。
二、高校思政課教育的時代訴求和教學要求
(一)高校思政課教育的時代訴求。
從當前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時代環境看,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影響下,學生自身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內容更為復雜。因此,如何引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就成為當前思政課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從另一方面看,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更為復雜,尤其是學生的就業壓力更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也缺乏合理引導。因此立足時代特點和學生學習要求,已成為思政課教學創新的關鍵訴求。
(二)高校思政課教育的教學要求。
思政教學要注重篩選合理完善的教學內容,特別是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讓思政課更能呈現其價值。此外,也要立足學生培養和實踐應用,來對思政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發展,這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實施的關鍵所在。
三、理論教學、素養提升與專業知識全面引導——高校思政課的功能定位
在高校思政課改革進程中,應該從理論知識教學、綜合素養教育和專業知識引導等三項思政課程的功能定位出發,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及時構建專業的教學師資隊伍,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全新載體,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知識育人,行為引導人,理念啟迪人等綜合價值。
理論知識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功能。思政課教學實施的前提基礎是引導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思想道德修養、相關法律基礎知識和中國近代史進行教育的課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必須立足理論知識的全面傳播,通過豐富教學元素,實現思政理論知識教育的本質革新。
綜合素養教育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功能。思政課不僅僅是相關知識內容的教育,更是學生思維素養提升的重要教育機制,尤其是通過對思政教學活動中的理論知識和故事案例素材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改善自身的思維理念,同時形成必要的知識素養,比如愛國教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專業知識引導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與學生培養的功能展現。
四、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機制——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新實施策略
(一)優化課程知識體系,打造思政教學最強音。
首先,要注重聚焦思政理論內容,打造精品教學。在精品教學打造過程中,要注重從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設置教學專題,啟迪學生的思考力,并且豐富教學素材,讓學生不再認為思政課程是一種枯燥的理論內容,通過豐富教學元素,讓課程更有趣。此外,要注重將思政課教學與專業相結合,提高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和價值。事實上,各個專業學生的思維狀況和知識結構等都不一樣,因此,在當前該教學活動開展時,應該立足專業要求,通過融入必要的專業訴求,從而實現思政創新。最后,要將學生就業、職業規劃,甚至是創業等多種學生極其關心的內容融入課程之中,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讓思政教學能夠發揮最大價值。
(二)創新教學機制,打造思政教學新動力。
首先,要注重對教學備課環節進行必要創新。在引導老師以客觀思維看待中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明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各種理論與文化差異,收集多種素材內容,從而讓整個思政教學的素材內容更為豐富。其次,要注重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深度創新。在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過程中,應該注重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進而讓學生能夠切實感知思政教學的價值內涵。最后,要注重對教學考核環節進行創新,打破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通過設置課下作業、實踐案例和獻言獻策等極具實踐意義的考核方式,讓學生真正深入思政學習。
五、結語
結合高校思政課的功能定位看,其價值是復雜、多樣化的,除了基本的思政知識教育講解外,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指導學生規范化學習與成長,也是該課程的重要功能展現。
參考文獻:
[1]黃牡丹.論文化傳承創新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耦合——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2):177-179.
[2]馬愛林;李小梅;王兆云;袁春蘭;王新剛.轉型高校“思政課”強化“應用性”的教學策略[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232-233.
[3]林密;王玉玨.聆聽時代聲音,展現真理力量——十九大精神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要性及其路徑[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126-127.
作者簡介:任紅營(1988-)女,漢族,碩士,助教,現工作于重慶三峽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