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成立半個世紀之后,工業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民眾也逐步認識到爭取自身權利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女性的斗爭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得到提高,在當時工廠的不公正待遇下,女性進行罷工斗爭并且團結起來,不斷發展壯大自身的力量。本文探討最初的女性在工廠中的地位以及不公平待遇所引發的小規模的罷工斗爭。
關鍵字:美國;工廠;女性研究
引言:在美國建國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內,工業逐步興起,在工廠中也雇傭大量的女性進行勞作。最早雇傭大量女性工人是在新英格蘭的紡織工廠,并且絕大多數都是美國本地人,據史料記載,1814年第一臺動力織機是在馬薩諸塞州的沃爾瑟姆設立,一個名叫黛博拉·斯金納(Deborah Skinner)的女性操控機器。在1817年,在福爾河設立了三個動力織機,分別由三位女性操控機器。
一、工廠對女性的要求
19世紀初期,工廠處于一個發展的時期,逐漸雇傭大量的女性勞工,而女性在工廠中的待遇是極其不公正的。在賓西巴尼亞的東部的一個地區,一個家庭當中,幾乎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工廠做工,只留下年紀很小的女孩在家里做飯。工人在工廠工作的時間非常長,在夏季的時候,工人從早上五點開始工作到日落,時間長達14個半小時,在此期間工廠規定,只有半個小時的早餐時間和一個小時的晚餐時間,而其余接近13個小時都必須進行艱苦勞作。
在當時,大多數地區的工廠對女性的要求都極其苛刻,日復一日的高強度勞作不斷摧毀女性的身體,對她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量且極低的薪水報酬,不斷引起了女性的不滿,并且女性逐步團結起來抵制工廠主不公正的待遇。
二、罷工的形式及規模
在紡織廠工作的女工是容易聚集起來的,由于女工擁有共同的工作地點,易于彼此交流團結。在縫紉工廠內,女工卻不易聚集在一起。在當時,大多數的女裁縫是在家工作,導致女工之間很難會面訴說彼此之間的不同,所以女工很難判斷她們的她們的付出的時間和所得的薪水是不是一致。所以,最初的女性罷工一般發生在紡織工廠內。
女性掀起的最早的罷工形式是地區間的小規模罷工,由于沒有嚴密的組織形式,經常很快被鎮壓。1828年7月,美國新澤西帕特森的紡織工廠爆發了小規模的罷工,男工和女工要求把午飯時間從12點延長至1點且每天得到10個小時的自由時間,與此同時,木匠、泥瓦匠以及機械工也參與到罷工當中,由于組織形式不當且缺乏領導力量,在一周之內罷工便被鎮壓。
1828年12月,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多佛爆發了重大意義的罷工。女性要求提高工資減少工作時間。在這個事件中,大約有300到400個女性走出去參加罷工。六年后,在多佛將近800多個女工①參與抵制削減工資。
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雖罷工不斷發生,但女性罷工僅僅是對雇主以及管理者提出要求,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理想。1834—1836年馬薩諸塞州的羅威爾爆發的將近2500的女工罷工,這些女工一致要求個人自由的權利以及公平的對待。1825年,當羅威爾紡織廠成立的時候,工廠主便承諾給女工提供寄宿公寓,雇主和女工簽訂寄宿合同之后并且每周只付給女工1.25美元(當時女工每周的工資很少超過2.50美元)。十幾年之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紡織廠擴建,寄宿公寓不能滿足女工數量增長的需求,且費用增加。與此同時,年久失修的寄宿公寓很多地方遭到損壞。工廠主不但沒有改善寄宿環境,還要求住宿管理者向每位寄宿者增收12美分。該舉措引起了約2500個女工的罷工。罷工游行穿過羅威爾街道,女工們唱到:“你忍心讓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孩在毫無人性的工廠中香消玉殞嗎?哦!我不能成為奴隸,我非常熱愛自由,我不能成為奴隸。”但是在十月底,罷工被鎮壓,徹底失敗,女工不得不返回工廠繼續做工。
30年代初,紐約的女工聚集起來自我保護并且抵制拖欠工資。她們的領導者是拉維尼亞·維特(Lavinia Waight),她在工會當中并不僅僅滿足于得到她女性地位的承認以及提高工資報酬,而是號召更多的女性支持她,為她投票參與競選,她認為女性應該合法的參與政治。1831年,有一起1600多名女裁縫的罷工,由于當時沒有周密的組織計劃,沒有強大的力量,罷工持續了幾周,最終失敗。
美國獨立的半個世紀后,工業逐步發展起來,伴隨著自身權利意識的提高,女性也不斷要求提高自身地位,小規模的罷工斗爭就是典型表現,是在美國社會轉型的初期,女性渴望得到重視,得到社會保護的最初體現。
三、結語
實際上,對于大多數女工來說,她們的斗爭的結果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她們只是模糊的認識到工廠工作需要為女性提供一個永久性的保護組織,罷工只是臨時的組織來表達她們的不滿。這些想法并沒有付諸實踐,女工的領導者也沒有強大的力量把女工的要求付出實踐,女工的團體組織也只擁有微不足道的力量。而且雇主也極力扼殺女工的行為。為了抵制女工提出的要求,工廠雇主甚至提出了“絕對忠誠誓言”(ironclad oath)。②絕對忠誠誓言對女性參與罷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中,違背誓言便違背了上帝,這項舉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行動力。
在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女性罷工少有成功的例子。由于其本身的力量微小,女性團體人數較少,缺乏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并且遭到了社會多方面的抵制③。但是,這些因素并沒有澆滅女性的需求,她們的呼吁才剛剛開始,她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注,渴望自身的利益,渴望得到保護。在隨后的幾十年內,女性組織迅速成熟起來,女性的力量不斷增強,社會地位逐步得到認可提高。
注釋:
①這些女工都是農場主或是技工的女兒,在當時的年代,這些女工都是受過教育的,并且認為自己是“自由人的女兒”(daughters of freeman)以試圖通過斗爭來得到舒適的工作環境。
②作者注:絕對忠誠誓言:是由雇主提出,指在女工進入工廠工作之前必須服從雇主提出的條件。例如:女工必須接受雇主付給的薪水,不能參加任何損害工廠利益的團體活動。
③作者注:許多男性認為,女性應該回歸家庭,避免成為勞工世界里不穩定的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王旭嬌(1994—),女,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世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