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翔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古代就有“知書達禮”之說。所謂禮儀,不僅僅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更是規范人類文明的最根本要求。文明禮儀自然需要從小養成,尤其是要從學前教育階段著手培養,作為教育者,要做的是從小事開始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意識,從日常的行為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納入學前教育目的是教育兒童能夠用高尚的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是培養兒童成為懂禮貌、有修養的翩翩少年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學前;教育;禮儀
我國是禮儀之邦,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禮儀文化更是我國文化積累的精髓所在。因此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十分必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注意幼兒的可持續發展,要著眼于兒童未來的長遠效應,注重那些對幼兒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培養,為他們后續學習、生活以及未來走向社會工作等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禮儀教育要在環境中熏陶
禮儀是每一個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門課程。幼兒期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啟蒙時期,禮儀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環境對于幼兒文明語言的形成、禮貌行為的發展等發揮著非常重要的示范、陶冶與感染作用。父母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故此,在幼兒禮儀教育中,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用自身行動為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禮貌待人!文明對事。其次,作為教師同樣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故此,應該正確引導幼兒,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文明禮儀教育,時刻提醒幼兒遵守語言文明禮儀的一言一行,在教育的過程中抓住一切契機,多灌輸文明禮儀的思想。最后,幼兒園也可以設置樓梯,走廊禮儀口號和歌曲集,粘貼禮儀圖片,班級設置禮儀掛牌等,在幼兒經常活動的地方、圖書角地區等放置禮儀書中的語言和文章。文明禮儀的良好環境氛圍的創造,讓他們自覺遵守文明語言環境的秩序,時刻學習禮儀知識。因此,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學習環境,從而提升幼兒禮儀學習意識,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二、創設趣味性情境,融入禮儀元素
幼兒階段是啟蒙階段,這個階段對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作為教師,要在幼兒禮儀教育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積極創設趣味性的情境,把輕松、愉悅的趣味環境和禮儀知識點相結合,實現幼兒禮儀教學的創意性與科學性,大大提高幼兒禮儀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禮儀中“尊敬老人、助人為樂”時,可以選擇2014年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作為教育資源。該小品就時下的熱門話題展開探討,就老人跌倒后扶不扶的問題進行分析,將該項知識點以小品的形式加以呈現,利于營造趣味性的環境,讓孩子們在歡樂的狀態下了解到禮儀知識點。接著,教師再根據小品《扶不扶》選擇幾名兒童進行自由發揮,讓他們分別扮演跌到的老奶奶、年輕小伙與警察叔叔,結合他們的實際理解進行演繹,如此,也能更明確哪些是文明禮儀,并對他們的行動產生積極影響。
三、與游戲結合,陶冶禮儀情操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直觀的,借助游戲、情景練習等能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達到良好習慣養成的目標。例如,在玩“娃娃家”時,孩子們會主動劃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學生扮演爸爸,有的學生則扮演媽媽,有的則扮演寶寶。游戲開始前提示幼兒,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媽媽”的小朋友一定要愛護“孩子”,“孩子”對“爸爸”“媽媽”也要有禮貌。在玩積木時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動手搭建出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孩子們幾個人一起搭積木,邊搭邊商量,各種想法糅合在一起,在合作中培養幼兒的團結意識,不斷陶冶他們的情操。
四、潤物細無聲,持之以恒
教師的言語舉止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活動的禮儀品行等方面的教育。例如,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去養老院探望老人、去孤兒院看望孩子等,鼓勵幼兒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之事情。培養兒童樂于助人、有愛心、會關心別人的思想品質。借助班會活動經常為幼兒講述一些當下身邊真實事跡、故事等。孩子也會很自然地受到感動、感化,無形中也能受到教育,對自己的禮儀舉止道德觀念思想品德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可以組織孩子到社會上去觀察,看那些行為舉止破壞了文明禮儀,然后再讓他們討論體會。反面的教材更能讓孩子銘記于心。日常生活活動中有很多形式都可以進行教育,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方才有效果。
五、聯合家長全面教育文明禮儀
幼兒期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開展禮儀教育,對其行為規范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文明禮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長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帶孩子到公共場合,都要抓住各種時機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時刻以身作則,比如,公共場所中不亂丟垃圾,地上有垃圾時要鼓勵孩子將其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在幼兒園中,教師也要對孩子各種禮儀行為進行積極的評價和表揚,讓他們心理得到滿足后,長期堅持這種良好的禮儀習慣。教師也要逐漸引導孩子自己學會辨別禮儀行為,讓小朋友之間互相評價,能督促對方積極改進,還能學習到其他小朋友的良好禮儀習慣。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禮儀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禮儀教育是促進幼兒禮儀養成教育的關鍵,是提高幼兒道德素質,培養良好禮儀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兒童猶如一張白紙,很多禮儀知識需要父母及老師的教導,在正確的引導下孩子就也會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所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意義重大,甚至會影響幼兒一生。在生活中,老師、家長應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把禮儀教育滲透于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禮儀。
參考文獻
[1]楊禮.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師德教育問題探究——以成都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6(20):224-225.
[2]胡雪麗.試分析幼兒園禮儀教學的現存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7(05):123-123.
[3]張志慧.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5(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