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是由聯合國安理會主導,各會員國參加的協作維護國際和平的軍事力量行動,其開展既有國內法的依據也有國際法的原則。聯合國開展維護和平行動的依據是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授權計劃部署的。而我國目前的維持和平派遣軍隊警察及其他工作人員還缺乏公開性和普遍適用性的法律規范,因此,有必要加強我國參與維和行動的法律制定,全面的保障我國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內外都有法可依,在為國際局勢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的同時,更好的保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關鍵詞: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平手段;聯合國;維和行動
引言:
近些年來從《戰狼》到《紅海行動》的熱映和反響,這些反映我國在海外維和撤僑行動的主旋律影片,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聯合國開的維和行動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國際力量對比形勢依舊復雜。古代軍隊出征也要講究“師出有名”,那么在如此頻繁的聯合國部隊維和之下,各國究竟有何依據派出部隊開展維和行動呢?聯合國展開的維和行動基本上都是發生在自然環境險惡和政治條件復雜的環境中,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完善維和行動立法是應對國際地區沖突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我國目前的維持和平派遣軍隊警察及其他工作人員還缺乏公開性和普遍適用性的法律規范,因此,有必要加強我國參與維和行動的法律制定,保障我國參與國際維和行動于內于外都有法可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建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球共同治理體系的變革,研究國際協作維和行動的實踐經驗,實現將國際層面的法治與國內專門立法的銜接。
一、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基本原則
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國際的和平與安全;集體協商并采取有效的集體應對辦法,防止對于和平地可能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對于和平局勢的破壞?!边@里很明確的說明了聯合國維和行動所運用的是有效的集體辦法,依靠正義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處理應對國際爭端。這里所謂正義是指聯合國安理會做出的符合人類大多數利益,符合聯合國宗旨的正義的立場,譬如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做出的決議文件。依據聯合國大會于1950年通過的一項決議《聯合一致共策和平》,當和平穩定受到威脅、遭到破壞或發生侵略行為時,若某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致安理會未能采取行動,則大會可采取行動,以便建議會員國采取集體辦法來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該決議在維和歷史上僅被援引過一次。
二、中國所參加的聯合國維和行動法律依據
(一)中國的國內法依據。
我國國內法律目前暫時沒有專門針對維和的立法,中國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法律依據主要分散在憲法、法律和各種軍事法規、條令以及條例中。[1]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規定了我國方方面面的基本準則。為我國參與各項國際事務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也包括了負擔國際社會的責任,和平發展的原則。
(二)國際法依據。
聯合國維護和平的實踐行動主要依據還是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習慣法和區域國際間的基本文件,以及雙邊以及多邊的條約與協定等。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參與國際事務和聯合國事務都以遵守聯合國憲章這一基本性文件的立場下,結合相關參與締結的條約規定,同時也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
三、各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法律依據及啟示
(一)法律依據。
聯合國組建的維和部隊,是聯合國在協調或解決國際爭端的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方式,包括聯合國會員國的參加,充滿了大國政治博弈的色彩。關于維持和平行動的法律依據,是一個極具有爭論性的問題,在聯合國憲章也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而《聯合國憲章》又是一個兜底性的文件,在無明確規定時,遵循其宗旨與原則,給開展各種行動提供支持?!堵摵蠂鴳椪隆返牡匚豢梢员扔鳛楦鲊毡樽裱膽椃ㄐ晕募牡匚?。成立聯合國的重要目的就是是為了“避免未來的世界再遭戰火的禍亂”,提供世界各國人民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例如,在《聯合國憲章》中涉及到“國際沖突事務的和平解決”,提供了行動來源而且維和行動實踐中尚未援引過第六章的內容?!堵摵蠂鴳椪隆分械诎苏聦τ诰植哭k法和機關參與的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做了具體規定,條件是其所開展的活動須要符合與《聯合國憲章》第一章所表達的的宗旨和基本原則。
(二)啟示。
我國目前的維持和平派遣軍隊警察及其他工作人員還缺乏具有公開性和普遍適用性的法律規范,還須深入探究我國維和行動的依據,借鑒各國維和行動的有益實踐和立法經驗,及時補充到我國的維和行動立法之中。[2]為了更“師出有名”維和行動有完備的法律支撐這一既定目標的踐行不僅僅是符合我國一直以來的的對外立場和對外政策,也系國家利益之所載。
參考文獻:
[1]盛紅生:《中國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國內法依據》,載《法學評論》2018年第1期。
[2]盛紅生:《中國參與區域維和行動的法律問題研究》,載《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
作者簡介:何昭輝,南昌大學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