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鳳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會計管理領域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現,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要適應這種變化,跟上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要對會計制度進行改革。為了加快建立會計核算體系新標準,我國進行過多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與修訂,并宣布于2019年1月1日實施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本文就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后行政事業單位的應對策略提出相關見解。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權責發生制;改革;策略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社會經濟也不斷發生變革,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環境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同時也為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了契機。新的會計管理理論及管理模式層出不窮,在新理論的推動下,行政事業單位要綜合分析自我管理現狀,并積極探討和創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舊的會計制度數量繁雜,會計信息質量低下
目前我國現行的政府會計制度分為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又分為醫院會計制度、中小學會計制度等多種會計制度,這就造成多種會計制度并存的局面,導致會計核算信息口徑不一致,方法不一致的問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單位之間的會計信息可比性不高等問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各會計主體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統一不同行業會計核算的標準,以增加不同行業、不同主體之間的可比性。
(二)原有會計制度核算不全面,不利于摸清行政事業單位“家底”
舊的會計制度側重預算執行功能,注重預算執行是否有效,沒有真正實現財務會計的功能。舊制度采用的“收付實現制”,不能完整反映單位的資產和負債狀況,更不能準確核算政府的運行成本。伴隨政府職能的轉變,舊的政府會計制度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會計制度改革也勢在必然。新政府會計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擴大了會計核算范圍,并且對固定資產明確作出計提折舊和攤銷的要求,這些新的制度要求,有利于全面真實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狀況,摸清我們的“家底”。
二、新會計制度下的應對策略
為更好地適應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做好新舊銜接,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轉變思維,學習新制度、更新舊觀念、掌握新趨勢、領悟新政策,落實到具體業務上,做好新核算。以順利實現過渡,確保新會計制度有序向前推進。
(一)轉變思維,改變財務管理模式
新會計制度核算實行“雙分錄”模式,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轉變原有的固定思維,重新梳理業務流程,重建同一業務在兩種模式下不同的核算體系與方法。另外,在此次會計制度改革的契機下,還要建立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多元化機制,比如在融資方面,一方面依賴財政撥款,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起完備的社會贊助系統,實現融資環境多元化。
(二)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健全監督機制
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業務數據和會計核算體系的無縫鏈接,抓住這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機遇,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更新財務核算相關的軟件系統,順利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過渡。具體來說,事業單位要在相關網絡系統的建構及財務管理工作設備方面進行完善,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嚴格監督,以保障財務管理工作在新會計制度下健康運行。
(三)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業務能力
財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是此次改革尤其重要的一環,也是新舊會計制度能否順利實現過渡的基礎環節,這就要求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比如組織事業單位會計專題培訓活動、會計業務知識和能力競賽活動等,一方面可以有效引起事業單位對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多途徑地引導其學習、消化、吸收新會計制度知識,并將其科學的方法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以保障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同時,事業單位也要優化人才結構,全面考核并篩選出符合新時代、新制度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全面促進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
三、結束語
會計制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事業單位要結合會計制度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法,同時不斷優化和完善內部監管體系,突出會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促進會計工作穩定發展的同時,為單位各項決策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財務參考,確保事業單位取得更大的發展成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政府會計制度[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11:1-95
[2]王欣.淺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對會計工作的實際影響 [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3):467
[3] 劉敏.新時期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究 [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