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要:環境教育是如今備受矚目的教育領域,當前的生態環境現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今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形勢比較嚴峻,阻礙了國家改革發展的步伐,同時也給各行各業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了阻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力度刻不容緩。地理是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諸多內容都和環境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因而可以把環境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學整合起來,通過滲透教育策略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與環保意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境教育;滲透方法
地理學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課程教育效果除了影響學生地理素養發展之外,還和學生的未來成長發展密切相關。當前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專家學者開始在環境問題上加大研究力度,并特別指出環境教育的重要作用。高中地理學科是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學科內容體系當中包含著很多環境教育的內容。教師要抓住地理教學的有利契機,積極探究在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方法,以期提高環境教育質量和地理教學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滲透的作用
環境教育實際上是近些年來才形成和引入的新概念,環境教育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是探討環保的相關問題,介紹環境污染與破壞的類型保護方法與資源合理應用的策略;探討人類與自然間的關系,探尋如何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分析環境監管與問題控制,闡述環境質量檢測的方法與手段。環境教育和地理教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也是如今地理教學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環境教育的滲透有著以下幾個突出作用: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學生在環境教育的熏陶和指導之下,會對與環境相關的問題更為重視。首先,能夠提升學生對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理論依據,引導學生掌握環境問題的種類和形成原因;其次,能夠加強學生對環保方案的了解,初步認知環保的對策,明確生活當中人們可以做哪些環保工作;最后,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環境保護,調動學生關注環保和關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熱情。第二,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學質量。環境教育的滲透與融入可以有效豐富地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地理課程的關注度,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學習和問題的探討當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對地理內容印象深刻,保證對知識的持久記憶,自然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第三,有利于引導學生知識遷移。環境問題貼近生活,所以是學生比較熟知的一項內容,而地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有很多和生活缺少聯系,無法吸引學生。在引入環境教育的內容后,學生會主動的遷移自己已有的知識,深入探究環境問題和地理知識,學會舉一反三。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滲透的方法
(一)運用地理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高中地理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同時學科深度較淺,是容易被高中生接納與掌握的。而且高中地理教材當中包含大量和環境相關的知識要點,比如自然環境方面的大氣、海洋、礦產資源等,人文環境方面的城市、農業、交通等都是和環境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在闡述相關環境知識也非常的詳細具體。所以說地理教材當中就包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素材,于是教師要抓住教材教學的有利契機,挖掘企業中有助于豐富環境教育的要素,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將其融入到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熏陶和啟發教育,引導學生提升環保意識。比如,在教學大氣環境保護的內容時,為了更好的滲透環境,教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當中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大氣環境,而又有哪些人的行為是保護了大氣環境,同時讓學生思考大氣環境保護工作在環保事業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不僅能夠輕松掌握地理教材當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還受到了環境教育的熏陶,這對于學生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的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改革教學手段滲透環境教育
在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科教育開始從單一講授式教學轉化為針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多元化教學,特別倡導多元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應用,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通過對當前的地理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很多教師都把理論知識傳授作為重點,選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和落后,不僅會影響地理教學質量,還會制約環境教育的滲透。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讓學生在積累地理知識的同時受到環保教育,教師可以積極創新教學手段與教育方法。例如,在教學環境污染問題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而深入的認識,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沙塵暴、白色污染、霧霾、荒漠化等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給學生觸目驚心的感受,也因此引發他們的深刻思考以及反思,能夠明顯提高環境教育質量。
(三)組織實踐活動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不能夠局限在地理課堂,還需要走出課堂去到課外的廣闊空間當中,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加深認識,切實樹立環保意識。為了讓學生消化吸收理論知識,學會對知識進行檢驗,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教材中沒有涉及的環境問題與環境知識要點,鼓勵學生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與建議。比如,為了讓學生真實感知當前的環境現狀,以及環境的巨大壓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實地考察實踐活動,讓他們發現身邊的環境問題,比如亂扔垃圾、汽車尾氣污染、工廠排放污水廢氣、農業農藥污染、噪聲污染等等,讓學生將自己調查到的環境問題記錄下來,并探討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樹立從生活著手參與環保行動的自覺習慣。
環境污染目前已經成為了影響國家經濟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如何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貫徹保護環境的國策,已經成為了關系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教育開始得到大家的重視,尤其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鉆研和分析環境教育,探究環境教育和地理教學之間的關系,力求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在保證地理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環保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林平.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5,(21):67-68
[2]陳麗萍.高中地理課堂互動交流教學情境的創設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74-75
[3]黃小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初探[J].時代教育,2017,(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