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禹
摘要:數學知識基礎性強,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意義重大。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動手實踐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做好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育,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踐意義與實用價值。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綜合實踐技能。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實踐;教學
兒歌中唱到“用腦不用手,啥也做不好。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梢娎碚搶W習與綜合實踐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小學階段處于學生各項學習習慣、學習認知能力的養成階段,數學教學中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實踐操作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除了做好理論知識教育之外,更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運用,引導學生在實踐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綜合理解,更好的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深化他們的學習成果。
一、動手實踐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教育心理學我們知道:小學階段學生依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不透徹,學習不深刻。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實踐技能教育,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親身經歷來豐富學生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變得更為簡單,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夠更為全面,更好的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動手實踐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往往是計算、解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學習興趣不足。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就能夠很好的活躍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學“自行車中的數學”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通過車輪、飛輪的周長、半徑測量、計算,通過車架的構造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科學原理、數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動手實踐能夠很好的完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理解。比如在教學圓柱圓錐體積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運用,通過實驗的形式認識到1:3的科學原理。另外在教學表面積知識的時候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動手自己制作模型,通過制作模型來引導學生認識到立方體各個面與表面積、體積之間的聯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日后遇到相關的題型、問題案例的時候就能夠通過聯系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所以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教育,更好的通過動手實踐來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理解。
二、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
鑒于動手實踐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設良好的教學契機,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更好的提升他們的數學與綜合認知。
例如我們要創設多樣化的實踐場景,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例如在教學“可能性”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剪刀石頭布”的游戲,還可以開展“猜正反”的游戲,鼓勵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相關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動手實踐來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到數學知識、數字、概率的規律。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來加深他們對于概率知識、可能性知識的綜合理解。又比如在教學“方向”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太陽位置的變化來判斷時間,通過月亮的位置變化來判斷日期,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技能。這樣的教學模式便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活躍學生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科學性,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
另外教學中我們也要善于結合生活實踐,鼓勵學生動手驗證:比如在教學常見的數學規律,比如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驗證。驗證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通過量角器一一測量計算,也可以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之后拼在一起。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夠直觀看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中我們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原理。
此外教學中我們也要通過實物實踐來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的理論學習印象不深刻,通過實物演示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提升他們的學習印象。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創設一定的實踐場景,例如引導學生通過“開超市”、“算成績”等實踐場景來進行小數乘法的換算、計算,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運用來加深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感知。這樣以來,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能夠引導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相關的數學計算方法、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印象。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來進行動手實踐,更好的深化他們的學習印象:想要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中發揮最大的效用,老師就要尋求適當的教學切入點。比如在教學立方體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同樣面積的鐵皮(紙殼)做成圓柱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哪個形狀裝的水最多?引導學生在實踐運用、計算對比的過程中感受到表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圓柱體容積最大的性質,進而感受到生活中水桶、水塔都是圓柱體的本質,更好的豐富他們的數學印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為透徹,這遠比教師直接給出一個結果要有效得多。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運用他們自身的動手實踐、探究運用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深化他們的學習理解,更好的提升數學科目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雪冰.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寧波大學, 2012
[2]高禎禎.淺談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生活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3):162-164
[3]孫微.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數學教學通訊,2017(22)
[4]張朝明.關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與教學設計研究[J].教師,2017(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