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珍
摘要:在我國農業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下, 作物栽植技術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人口不斷增長和社會需求不斷擴大的情況下, 更需要將作物栽植技術作為當前作物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本文主要針對農作物栽植技術創新發展的意義,主要任務,及其發展方向進行分析, 為確保農作物的優質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栽植;主要任務;發展方向
一、創新發展農作物栽植技術的意義
當前, 農作物產品不僅要滿足人們對于營養的需求, 還要滿足人們對綠色健康生活的需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對農產品栽植技術進行不斷的完善, 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栽植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 我國必須要對農作物栽植技術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善, 并將生態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在充分運用理論知識的同時, 借鑒各種農業生產經驗, 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同時, 注重對技術進行創新, 并將創新的理念充分運用到農作物的栽植中。針對農作物栽植中存在的問題, 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 制定出明確的作物栽植發展方向, 這樣不僅能夠優化農業結構, 還對提高農民收入以及新農村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二、農作物栽植的主要任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人們在獲得溫飽之后,更希望獲得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對農產品的要求也多高,不僅要提供基本的營養還要綠色有益人體健康。這就要求農作物栽植技術更加完善,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也農作物的生產結合起來。根據我國對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以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需求,我國農作物的栽植需要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和完善,將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實踐經驗相結合,將農業栽植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持續高效地利用農業資源實現生物與非生物逆境災害的控制技術。新時期的農作物栽植需要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結合起來,從技術上實現科學環保。新時期的農作物栽植需要與創新相結合,要將創新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農村是農作物栽植技術相對薄弱的地區,專家、專業工作人員,要深入基層,為農村農作物的栽植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一方面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調整農業結構來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和諧新農村的建設。
三、農作物栽植的發展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對于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農作物發展的自身規律出發,結合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實際情況我國新時期農作物栽植的發展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在實際工作中堅持高效、優質、高產、低耗、無公害和可持續發展。具體在工作中則是要實現農作物栽植結構上的優化,在農作物栽植過程中突出區域優勢,堅持規模化的生產以及標準化的操作,此外要結合農業的發展需求,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的經營,盡可能通過簡單的操作手段來提高農業栽植的效率。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優化農作物栽植結構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上升,對糧食儲備的要求也更高,為了確保供需平衡,在新時期就需要做到農作物栽植結構的有啊調整,實現我國農產品供應的供需平衡。新時期的農作物栽植應該在穩定糧食栽植面積的基礎之上,結合市場化的發展趨勢,面向市場,擴大經濟作物、燃料作物以及糖料作物、牧草種植的面積,最大仙都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能夠實現多層次和多樣化的農作物的栽植,使得栽植結構得以優化。
(二)突出區域發展的優勢
我國地大物博,地域之間的地形、氣候等差異明顯,加之以不同的社會發展因素以及風俗習慣都導致了地域之間的農作物栽植存在差異。新時期的農作物栽植不能“一刀切”,要真正實現區域化和差異性,即根據不同地域的土壤、氣候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生產力水平等來制定農作物栽植計劃,盡可能發揮地域優勢,揚長補短。尤其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糧、棉、油、糖、五大農作物產品的供給需要進行科學調研,合理分配,例如利用松嫩平原的地域優勢主要栽植玉米、大豆,而黃淮海平原地區則蛀牙以栽植棉花、水稻、油菜為主,四川盆地則以栽植水稻、油菜為主,新疆主要產棉花等。這些農作物栽植的地域劃分對于發揮地域優勢,揚長避短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三)生產的規模化
以往的農業生產主要是小規模、小戶型的生產方式,生產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也不高,因此產量和生產技術都比較薄弱,抵抗自然和市場的風險能力也較弱,生產利潤較低。因此新時期的農作物栽植要將規模化和現代化的生產作為目標,通過培養栽植大戶,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組織等形式擴大生產規模,在讓農民平等自愿參與的基礎之上增加土地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
(四)生產的標準化
標準化的生產是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重要指標,新時期要采用工業化的安全經營方式來管理農作物的生產,做到生產過程中的工序明確和技術到位,盡可能保證產品質量和標準實現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生產。標準化的作業就是要將科學的方法貫穿在農作物栽植的全過程,不僅要從栽植做到標準化還需要在后期的產品及運營中實現標準化。
(五)操作簡約化
操作簡約化就是指在農作物的栽植中需要通過不斷改進栽植技術來提高栽植效率,并且不斷簡化農作物的生產技術環節,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栽植質量,達到提高效率,減輕消耗的目的。操作的簡約化并不意味著簡單操作也并非是指用一些簡陋的農具來進行農作物雜栽植,操作簡約化需要建立在保證農作物的高產和質量的基礎之上。
總之,農作物栽植技術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不斷將新的技術和生產方式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 才能夠有效推動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另外, 在依靠技術發展的同時, 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進行扶持,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確保新技術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先進作物栽培技術的應用, 創新理念的形成, 勢必會對農作物的生產帶來極大的影響, 從而推動我國農業向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