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娜
摘要:群眾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搞好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群眾文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對推動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化建設;研究
近些年在黨和政府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下,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的發展局面已經呈現出了一個好的趨勢,尤其是在進一步的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之后,許多各具特色的衍生文化載體出現,譬如文化日和文化室等等。這些精彩紛呈的活動使農民參與活動的熱情尤為高漲,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為推進和諧社會進程以及形成鄉村文明新風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根據多方數據顯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依舊處于艱難的上升階段,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相比較城市中現如今的文件化水平來講依舊落后嚴重。
一、建設農村群眾文化過程的幾點問題
(一)缺少群眾類的文化人才
群眾類的文化人才是指群眾中愛好文藝的人才,多指鄉村居委會以及鄉鎮的工作人員,就現如今的情況來講,農村群眾類文化人才隊伍普遍有年齡過大、專業度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現象存在。村民居委會的工作員工人員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認識并不全面,導致其工作思路狹窄,不夠明朗開闊,在農村群眾文化需要某一方面時便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一種更難處理的局面,文化人才過于缺乏,導致農民群眾在對文化活動有需求的時候,沒有能夠進行指導與培訓的人才與環境,熱情與高漲的參與度也就無法持續。
(二)過于落后的文化設施
目前來說,農村群眾文化設施沒有基礎的經費保障。農村群眾文化設施其實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比如小康活動室、陽光書屋以及體育中心等等。雖然組織以及政府已經逐漸增加了投入農村群眾文化設施建設的資金,但是依舊無法滿足廣大群眾對文體活動的需求與需要。因為國家給予扶持與優惠政策的缺少,社會資金對于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也比較低,基本無法使農民群眾的娛樂生活得到滿足,因此,資源文化的共享以及局面的社會多方投入的局面難以形成。
(三)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較低
相對來講,農民對于娛樂文化的認同意識不是很強,認同意識即為能夠使農民群眾人心能夠凝聚的基礎性的東西。但是因為受到傳統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的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向來不高,造成了農民群眾缺少堅固的文化心理建設基礎。
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應對策略
為使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解決,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使農村群眾文化吸引力提升
現如今,僅有將農村群眾文化精準定位,進一步讓其文化品味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夠將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魅力逐漸提高。首先要從始至終的將對農民群眾的服務當作初心,使用訪問以及問卷調查等等的形式,來對農民群眾生活水平、喜歡以及熱愛的文化活動進行分析與調查。有針對性的進行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欣賞大型演出的陽春白雪,也欣賞農村群眾的自娛自樂,雅俗共賞,使群眾在文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然后,是要清楚結合的重要性。如果是單純的做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不僅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容易事倍功半。
(二)使農村群眾文化感染力增強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與開展,有時候會有“自作多情”的狀況出現,這時就須把可以與農民群眾產生共鳴的事情找出來。不停地使群眾的內涵得以豐富,使群眾文化的感染力得以提升。首先,要給予農民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所謂“高手在民間”,創立一個屬于農民的文化節,使其將屬于農民自身的光彩全部展現出來,各顯其能,自得其樂。這個系列的文化活動需與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關,讓農民群眾一方面覺得有新鮮感,另一方面又覺得親切溫馨。然后則需要明確在建設農村群眾文化的過程中,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尤為重要,在村子里建造活動場地以及安裝文化器械是必要的。在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老年人,也需要在村子里建造一些適合年輕人的活動室,農村群眾文化設施需要覆蓋不同年齡段的農民群眾,才能為村莊帶來勃勃生機。最后可以將農閑充分的利用起來,由村民居委會工作人員來進行各類競賽的開展。例如,“農民歌手”、“最佳農民畫家”以及“農民書法家”等等文化類競賽,來將農民群眾的熱情調動到最熱烈的程度。
(三)使農村群眾文化的滲透力加強
目前若是想將農村群眾文化的滲透力加強就需將重點放在文化隊伍的組建以及層面拓寬上。首先是使市縣區文化團體的作用的搭配充分的發揮。第一,專業的工作人員需要認真體驗農村的生活,在基層扎根,來創作出能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農村近些年來翻天覆地變化,以及農民思想不斷前進的藝術精品。要不斷地向農村輸送更多的繽紛多彩的文藝面貌,培訓一批甘愿加入群眾類文化人才的熱心人,全方位的、整體的進行指導培訓,成為從排練直到演出都無可挑剔的主力軍。然后需要將學校以及鄉鎮企業的資源充分的發揮出來,來進行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的組建,完成農村校園、鄉鎮企業以及村落文化互相推進與滲透的農村群眾文化局面的構建。學校可以鄉鎮企業文化節以及農村校園文化。
總而言之,一個民族的靈魂與精神支撐就是文化,文化是使民族和國家能夠發展振興的強大力量,而群眾文化又是作為精神財富能夠直接讓農民群眾參與以及創造的,是組成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部分,群眾文化的繁榮與否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建設有著直接的關系。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社會主義大背景下,精神、政治以及物質文明的需求,為使和諧社會能夠更好地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