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載明
摘 要 調頻同步廣播系統本身具有覆蓋范圍廣、質量高等優勢,在全國各個廣播電臺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為了研究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應用,文章在分析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特點與理論依據的基礎上,對調頻同步廣播技術應用進行探析,希望能夠為后續的技術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關鍵詞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應用;覆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73-02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作為單頻廣播覆蓋技術的一種,其擁有較大的覆蓋范圍,并且可以利用相同的頻率以及節目源,這樣就可以實現多個站臺發射設備的同步化處理。從最初的美國與歐洲開始,就選擇使用這一種技術來解決廣播移動收聽問題,提高廣播收聽的質量,這樣就使得廣播朝著專業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并且也可以避免其余干擾的影響。
1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特點概述
第一,通過這一項技術可以消除陰影區域,提升頻譜的實際利用率,并且也可以改善場強的均勻度,同時其本身的能源消耗少、規劃方便,也不會對航空頻段帶來干擾。其極化天線的使用,就可以滿足電磁環境衛生的需求。
第二,這一技術在建網時花費的費用較少,并且建網的難度也很低,聽眾無需更換設備,就可以收聽,減少了浪費的出現。
第三,這一樣技術可以應用到小功率的同步布點中去,進而滿足小功率大面積的覆蓋要求。
2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理論依據
在傳統的無線廣播企業之中引入調頻同步廣播技術,應該明白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基礎理論依據是什么。簡而言之,調頻廣播技術是采用多個調頻發射器,基于同一頻率來進行相同信號的傳輸,這樣可以增強信號強度,在覆蓋區域之中用戶就可以接收到信號,這樣不但可以滿足質量,同時也不會受到其余信號的干擾,用戶體驗效果良好,也能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在發射信號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選擇功率偏小的發射機,但是能實現區域性的覆蓋,并且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區域形成一個覆蓋網,不會對周圍電磁環境產生影響,也可以避免電磁污染[ 1 ]。
但是如果是若干發射機處于不同地點,同一時間加載到相同頻率上進行發射,這樣就可能面臨同頻的干擾,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載頻會有一定的偏差存在
如果兩部發射機的頻率是相同的,如果同時進行發射,就可能面臨載頻的偏差,這樣就可能讓接收機接受一前一后兩個信號,這樣就可能出現偏差,進而對設備的正常工作產生消極影響。
2.2 不同發射機已調波的信號相位有差異
運用調頻同步廣播技術,一般需要由多個發射機共同組成,并且不同發射機已調波信號的相位會出現差異。雖然發射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到達接收設備的時間卻會有所差異,這樣就會在接受設備的時候出現疊加,最終引發失真的問題出現。
2.3 不同發射機已調波信號頻偏有差異
如果信號發射機不同,其已調波信號頻偏也會有所差異,這樣就可能引發信號干擾,頻偏信號與波位一樣,這樣就會被接收設備所接收,但是不同信號在接收設備之中會進行疊加,就可能導致失真的情況出現[ 2 ]。
3 調頻同步廣播建設方案分析
3.1 技術支持
以某電臺實施的調頻同步廣播覆蓋為例,節目統一使用同一頻率進行調頻同步廣播,按照具體批復的頻率以及站點進行項目的精心組織,并且上級在技術指導、頻率測算以及工程驗收方面給予極大的支持,這樣能保證覆蓋項目順利的實施下去。
3.2 實施方案
1)系統設計。對于本次方案涉及,主要是以《米波調頻廣播發射機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作為依據,并且借助GY/T154-2000《調頻同步廣播系統技術規范》等技術參數。
在對單頻網進行規劃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可接受的接收質量最低場強,并且接收質量依賴于接收點頻譜密度以及接受頻率的場強。在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委員會中直接規定了,場強值主要是按照高于地面10m進行測量,但是針對實際情況,特別是對于固定設備和車載收音機的用戶,相比一般的CCIR規劃,這一個參數規定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場強一般會考慮1.5m[ 3 ]。
2)系統組成。本次選擇的系統是由音頻信號傳輸系統以及子站發射系統共同組成。
在音頻信號傳輸方面:從電臺播控中心送出音頻信號之后,通過中間信號分配的環節,就可以利用數字音頻壓縮編碼的模式,然后利用同步廣播所專用的DVB數字音頻接收機輸出的AES信號,然后將模擬音頻信號解出來,每一個子站發射系統都是利用數字調頻同步廣播激勵器以及GPS標準頻率發生器,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調頻發射機的同步改造,具體見圖1所示。
3)選擇站點。考慮到調頻發射臺站擁有優質的資源,所以在市區所在地以及高速沿線選擇作為發射點,這樣就可以為設備的維護以及播出的安全性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在覆蓋縣城與山區時,主要是選擇高山站以及鎮級的調頻發射臺作為補充,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小功率的補點。
4)設備選型。廣播同步系統設備是意大利產的ELENOS?ETG發射機,該發射機利用意大利產的? ELENOS?ETG?帶有同步激勵系統的同步發射機以及寬帶垂直極化天線[4]。
在相干區域之內,FM接收器所接受到的發射機發出的調波之間的相對時間差指標是目前在調頻同步廣播實現環節需要克服的最大難題。在本次的設計方案之中,通過E1光纖傳輸信號。在利用E1光纖傳輸的過程中,由于存在GPS時標信號在編碼器兩端,各個子站的同步音頻解碼器所輸出的就是已經將路徑時延差消除了的同步音頻信號。在傳輸的時候,針對網絡前端的傳輸設備以及路徑對同步網之內的各個子站來說都是公共的,就算子站之間存在相位差,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但是因為主站與子站經過的傳輸距離的差異,所以,音頻傳輸通道和子臺傳輸通道的相位差就需要精確的測量出來。在進行施工的時候,針對主站和發射子站的相位差,可以利用音頻相位測試儀器來進行精確的測量,之后再利用調頻同步數字激勵器內置的可調延時功能來對各個發射機已經調波的時延量進行設定,這樣就可以滿足相干區域之內時延差不超過5μS。
5)覆蓋藍圖。本廣播是同步廣播,以直播室同一音頻信號作為其中心,在城區覆蓋的基礎上朝著東南西北4個方向進行更進一步的延伸,這樣就形成與公路網同步覆蓋的調頻同步廣播系統。
4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未來的發展
4.1 數字化技術
數字電子技術在現階段正高速發展,數字頻率合成設備以及高性能信號處理器、超高速數模轉換器等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這就不斷加快廣播技術與無線通訊的發展速度。最近幾年,很多國外廠家也積極研發并生產數字化發射設備,廣播發射機和以前比較有顯著提升,尤其是技術指標更優,音質也有顯著的改善。
4.2 網絡化技術
有調頻同步廣播發射機本身的數量較大,在較大的分布范圍之中,做好系統的維護與管理是非常關鍵的。針對新的發射設備,需要做好遙測軟硬件接口以及遙控軟硬件接口的配置,然后利用通訊網絡,就可以與監控中心所布設的電腦相互的連接,或是對各種參數進行有效的檢查,并且做好發射機功率的設置,遠程遙控音頻延時量。而某廣播電臺在日常管理維護工作中引入網絡化技術之后,使得調適發射機、維護發射機都變得更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調頻同步廣播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5 結論
總而言之,經過多年的發展,調頻同步廣播系統憑借自身帶有的諸多優勢,在廣播電臺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調頻同步廣播系統之中利用延時自動同步技術,就可以滿足對系統延時的自動測量,也可以進行相對應的調整,減少維修的工作量,這樣也可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為了實現調頻同步廣播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安全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葛東.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新突破與應用核心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2016(25):81-82.
[2]艾力凱木·艾合麥提.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3):218.
[3]劉嘉怡.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應用及技術突破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4):7.
[4]姜鷗.調頻同步廣播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應用[J].科技傳播,2014(1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