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陽
(蘭州市文化館,甘肅 蘭州 730000)
正確的呼吸是歌唱的命脈,呼吸與起音、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關系。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這些都是強調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在合唱中更驗證了這一點。如何才能做到正確的呼吸呢?首先應要求歌唱的姿勢。站立時,身體重心要保持平穩,兩腿不能彎曲,更不能搖晃。不能過分緊張,但也不能過于松懈,身體各器官都要進入積極、熱情的歌唱狀態,面部表情自然、興奮、向上。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可以先讓合唱隊員做純呼吸的練習,啟發他們用聞花的感覺來體會“深”而“松”的吸氣,吸好氣后一定要先保持住,然后再慢慢地吐氣,為了檢驗吐氣是否均勻可邊吐氣邊發“嘶”聲,同時,小腹收縮時一定要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這樣一“收”一“擴”恰恰形成了呼吸的支點。最后是訓練合唱的呼吸,根據樂句的長短、強弱、快慢安排好呼吸,做到有意識的控制。
合唱的呼吸有三種方法:
1.整體呼吸,即全體合唱隊員同時呼吸、同時換氣,它是合唱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2.聲部呼吸,這是以聲部為單位進行的呼吸和換氣,體現出聲部的相對獨立性,常用于復調性的合唱作品。
3.循環呼吸,它要求每個相鄰的隊員不同時換氣,以保證在較長的樂句或樂段中,合唱的整體音響連續不斷。
合唱對聲音的要求是: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在基本要求個人聲音“平直”、“高位置”的基礎上,做到整體聲音的協調、平衡、統一。合唱的發聲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吸氣之后聲音形成的一瞬間謂之“起聲”,要求起聲統一,這在合唱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合唱訓練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齊、準、合。而“齊”的要求最先體現在“起聲”上。“半聲”指演唱設較少使用本嗓,通過飽滿而有彈性的氣息支持,均勻節制而富于流動感地控制聲音。這種聲色的穿透力很強,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鳴。“輕聲”正常唱法減少音量的技巧,屬于色調處理中的力度對比,優美的含蓄。“抑制聲”更惻于表情意義,用有力的氣息支持著每個唱詞的始終,顯得多用本嗓而不過于強調共鳴,往往表現悲傷,憤怒,痛苦這類感情。“直聲”發聲后不讓聲音波動。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方法,科學地運用發聲器官,充分發揮其功能,才能對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表達,從而豐富合唱的藝術表現力。
合唱是多聲部藝術,各聲部有各自的旋律進行方式,最終又匯集為和聲旋律,因此,合唱的音準訓練,必須抓住各聲部的旋律音準與合唱的和聲音準兩個重點來進行。各聲部的旋律音準訓練,要根據合唱隊的基礎與水平,選取相應程度的合唱曲中有一定難度的樂句或旋律片斷進行練習,注意重點訓練聲部的統一音準。而合唱的和聲音準訓練則可以從和弦練習和樂句練習這兩個方面來進行。
具體訓練如:一、四、五、八度音程要純 。大調的三、六、七級音在旋律中要“揚”、在和弦中要“和而偏揚”。小調主、屬音要“托”。改變調性的臨時變音,要較夸張地強調。
合唱是一種集體的聲樂藝術,和諧是合唱成功的關鍵。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活動,不僅要求整體的和諧,而且要求分聲部的和諧以及演唱者個人之間的和諧。
1.共性的和諧所謂“共性”,是指每個聲部在齊唱的基礎上,從音色及發聲方法上達到統一與和諧。如何將一個群體眾多個性突出的合唱隊員訓練成具有共性的聲音?在實踐中,我認為采用自然狀態下人們的一些習慣性動作或常態反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練習打開口咽腔放松下巴,用聞花香和抽泣時的狀態體會胸腹聯合呼吸,模仿人在吃驚時常發出的“咦”、“啊”等音來訓練聲音位置,并體會從腹部到頭腔的體內變化和氣息的支撐點。通過這種科學方法訓練出來的聲音是“混聲”,聲音為統一與協調的整體,演唱時便能給人一種上下統一的和聲美感。
2.節奏的和諧在合唱中,聽眾往往從合唱團的整齊、準確進來與結束來衡量這個合唱團的水平如何。如果有一個人“遲到早退”就會破壞合唱藝術的完美。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作品,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要在鋼琴伴奏中準確的進來。倘若哪一個人搶拍或慢拍,整個作品便會給人松散的感覺,從而破壞了作品的藝術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訓練中首先強調每個人的“心拍”必須一致,只有“心拍”打準確了,才能展現合唱那整齊劃一的美。
歌唱要求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正確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功。要做到字正腔圓,就必須在平時多加強咬字和吐字的訓練。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頭(聲母)而言,就是把字頭的聲母,按一定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予以咬準。吐字是指字腹(韻母)和字尾(韻尾)而言,就是把字腹的韻母,按照不同的口形要求,予以引長吐準,并收清字尾。經過對字的發音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咬字吐字時,應該在元音飽滿準確的基礎上,強調一起一收的準確統一。熟練的咬字、吐字技巧,可以把歌唱得聲音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生動形象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聲更富感染力。
最后,我們簡單談談對合唱隊員藝術修養的提高。合唱藝術是旋律美、節奏美、和聲美與復調美的綜合。它以獨特而豐富的表現力,給人一中其他藝術形式很難達到的綜合美感,在平時的合唱訓練中選擇一些經典的歌曲,如:《四渡赤水出奇兵》、《祖國頌》、《在希望的田野上》、《半個月亮爬上來》、《波西米亞人》等來讓合唱隊員欣賞。從歌詞上挖掘歌曲的思想內涵,引發他們在美的旋律中體會到人間美好的情感,感受音樂的美,培養高層次的藝術情感,從而提高合唱隊員審美素質。
以上是筆者對群眾合唱基礎訓練方法的一些體會和總結。筆者認為,一切良好地素質都起源于基礎的訓練與提高,好的合唱藝術在于你對音樂作品的控制和把握,還有每個隊員的聽覺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好的聽覺能判斷聲音的正確與否。所以,合唱隊員的自身音樂修養的提高尤為重要。聲音是基礎,但不是全部,在聲音的基礎上還要在其它方面逐步提高,才能使合唱藝術達到更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