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濤
(安徽省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順利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這標志著我們黨對人民健康重要價值和作用的認識達到新高度。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表示:“希望通過媒體和專家進行深入的解讀,讓公眾了解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在這一背景下,將“大健康”的理念傳播出去,成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之一。當下我們正處在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自媒體是虛假信息的搖籃,全民發布使信息缺乏公信力。相較而言,傳統媒體在此方面就頗具優勢,利用電視來傳播具有權威性的健康知識也一度成為熱潮。
目前,國內電視健康科普節目的數量眾多,據統計,節目已經超過百檔。②不過,在內容定位上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節目在內容編排上過于娛樂化,盲目追求節目效果,把內容的權威性放在次要位置。還有一些節目以就醫為主要內容,屬于尋診問藥型,選題的范圍比較狹窄。它們的受眾群也受到了限制,一般是得了某種疾病的患者。這些內容定位的局限,導致健康科普類節目的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
《小雪問健康》節目是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安徽省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安徽格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一檔公益健康科普類節目,節目內容真實、適時,側重實用性和話題性。每期一個“健康”話題,選擇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小知識為切入點,用“街采”的形式深入百姓,調查和了解百姓的健康認知,并結合官方提供的數據,通過數據剖析安徽省內百姓對一些生活習慣、健康預防知識以及疾病治療方面的認知與了解,每期采訪一位知名專家醫生,對本期話題涉及的健康知識做一個普及和正確的引導。
本文將從內容定位的角度來剖析《小雪問健康》的成功之處,以期望達到更加深入地認識公益健康科普節目內容定位策略的目的。
《小雪問健康》節目,響應十九大報告“健康中國”戰略,積極策劃推出“健康安徽”系列節目。在籌備時段中,走遍我省各市縣,通過前期的采訪和了解,介紹推廣“名院、名科、名醫”,將“大健康”的理念傳播出去,了解我國基層醫療發展水平以及醫療改革給百姓帶來的福利。
專題節目的類型分為兩種,一是以健康活動為載體,宣傳活動內容和組織單位或個人。例如節目全程跟蹤拍攝了上海長海醫院及安徽省紅十字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心心相印,走遍安徽”的大型公益義診活動。記錄了上海長海醫院胸心外科主任陸方林在安徽省樅陽縣進行義診的過程。僅義診當天就有近百名患者參加義診,也從側面反映出,此類義診活動對于當地百姓的積極意義,也體現了上海長海醫院和安徽省紅十字基金會作為社會團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是以特色科室、特色醫療項目為載體,宣傳活動內容和組織單位或個人。例如蚌埠第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的燒傷整形技術。附屬于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的醫學美容中心,接受了全身有近40%面積的特重度燒傷病人——懷遠縣褚集鎮的7歲重度燒傷女孩小良云,采取了多種治療辦法,為小良云進行全身性的疤痕修復,幫助她早日實現生活自理,避免造成終身殘疾。通過記錄,蚌埠醫學美容中心醫生的日常工作,也反映出蚌埠第三人民醫院在燒傷及整形方面的專業技術,成為周圍地區老百姓可以信任的專業性的醫院。
《小雪問健康》節目時長只有八分鐘,如何在八分鐘的時間內讓觀眾快速清晰地了解一則關于健康的權威知識,是節目組考慮的首要因素。很多人認為健康類節目的選題方向相對隨意,只要和健康相關,無所不能涉及。其實看似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復雜的,健康類節目的選題是最吃功夫的,一個選題就能奠定一個好節目的基礎。③在制作每一期節目前,《小雪問健康》主創人員都會召開選題會,在會上對每一條選題進行認真討論和篩選,保證每一個選題的時效性和話題性。根據節目宗旨,每期節目的話題會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知識入手。在已經播出的100期節目中,有近一半的話題是以百姓日常生活為切入點,聚焦生活行為習慣中的健康知識。
《小雪問健康》節目內容選題注重時效性,根據疾病的季節性特征,推出專題節目。如第70期“冬季哮喘高發,你需要了解哪些事”,節目圍繞哮喘得癥狀、哮喘的影響因素、哮喘的誤區、如何正確預防和治療等展開,通過采訪安徽省中醫院專業醫師,為觀眾提供具有專業性和醫學性的回答。在節目之前有觀眾會對哮喘產生多種誤區,通過觀看節目,觀眾可以從對專家的采訪中,清楚地了解哮喘并消除誤解。短短的八分鐘節目,可以讓觀眾對哮喘有正確的認識,并在生活中用準確的方法預防。
節目組還關注社會熱點,圍繞社會熱點話題,從健康角度切入,帶給觀眾最新最快的健康知識。近兩年,共享單車逐漸入駐合肥,為合肥市民出行,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煩惱,同時也開啟了全民綠色出行時代。不過共享單車作為公共設施,在沒有做好衛生防護的條件下會帶來一定的衛生隱患。《小雪問健康》以此為切入點,制作了一期“共享單車如何健康出行”的特別節目。節目重點指出對于患有膝蓋疾病和慢性心臟或肺部疾病人群,應減少共享單車的使用。并建議市民在使用前,對于把手部位進行擦拭,避免因為接觸造成傳染性疾病的交叉和二次傳染。
《小雪問健康》采用周播形式,每周末播出兩集,共兩個健康話題。如何在八分鐘內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向百姓傳達健康理念和疾病預防知識,也是在策劃節目時需要考慮到的。經過討論,最終節目由主持人出鏡、街采、醫生室內采訪、加片尾動畫等形式組成。其中街采和醫生采訪是構成節目主要板塊。
既然是《小雪問健康》,那么“問”字如何體現?
第一問,問路人。在街采部分,節目組設置幾個與本期健康話題有關的問題,并隨機采訪市民。在這一環節中,現場被采訪市民會根據自身真實情況進行回答,雖然是被問的一方,但實際上通過問題市民可以判斷出自身對于這個話題的了解程度,而電視機前的廣大受眾可以通過這些問題,嘗試自問自答,從而提高了參與性和互動性,有問就有答,不同觀念集合形成觀眾對于疾病的常識性了解以及自身對于話題的認識,這些回答是否正確,是否科學,都會在下一個板塊中得到解答。
第二問,問醫生。《小雪問健康》節目組為了保證節目的專業性,會邀請省內公立醫院的各專業醫師參與此環節。結合街采問題的回答,根據對節目話題的重新整理,篩選出相關的專業性問題,各專業醫師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為觀眾科普健康知識。此環節問題通常圍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展開,而這也是節目的根本目的——讓觀眾了解健康知識,遠離疾病,擁有健康的身體。《小雪問健康》通過“二問”為觀眾和醫生搭建橋梁,將百姓關心的健康問題咨詢專業醫師,實現市民和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的無縫對接。
在已經播出的節目當中,針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已有共計近百名省內公立醫院專業醫師,(以一期平均向醫生采訪三個醫療問題為例)共為觀眾回答近三百則問題,涉及科室有幾十個。這些問題涉及常見疾病的有:牙結石的預防治療、痛風患者的飲食注意以及如何擺脫失眠等。這些疾病都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精神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通過專業醫師的答疑解惑,患者可以聽從醫生的意見,從生活習慣及飲食健康方面改善身體情況。
考慮到《小雪問健康》節目的受眾定位在中年及以上的年齡群,在制作的過程中,利用不同元素,增添趣味性,豐富節目內容,將專業知識以簡潔易懂、生動形象的形式播出,使受眾能更好地消化,節目傳達的信息。
《小雪問健康》不僅以采訪的形式,幫百姓們問健康,還在片尾預留了動畫的時間,將一些生活健康類的小知識,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動畫部分時長通常為五十秒左右,內容是本期健康話題相關的知識的一個補充或者是生活行為小貼士。例如在“肺小結節,該如何處理”的節目中,節目圍繞肺小結節是否會演變為肺癌,以及肺小結節的治療,以及如何預防肺癌為線索展開,通過專業醫師的解答,能夠對肺小結節的形成和治療有初步了解。為了進一步讓觀眾能夠區分肺小結節和肺癌的區別,節目在片尾設計了一則關于了解肺小結節是否一定會發展成肺癌的短動畫,在增加了節目話題的延展性的同時,也進一步為觀眾科普了肺小結節與肺癌之間的關系。
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并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感,在街采部分包裝上花字,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被采訪者的回答。而在節目的重要板塊——醫生采訪中,針對醫生給出的大部分專業性極強的回答。節目制作人員通過圖片文字效果對采訪回答部分進行包裝。特別在涉及數據特征及病理的時候,人性化的解讀不僅將信息完整展現,還給觀眾帶去直觀的感受,提高信息轉換率。
在節目中,音樂是作為符號內容呈現,為觀眾收看節目時提供不同的感情基調。《小雪問健康》全程配有豐富的音樂特效、背景音樂。音樂特效在街采部分就配合花字部分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效果,奠定了街采部分輕松愉快的基調,調動觀眾的愉悅觀感,吸引觀眾“走進”節目中去。在其他板塊,背景音樂則是一種調節,節目多選用舒緩平和的音樂配合專業醫師的采訪,輕柔的旋律配合醫師的建議和指導,緩解了采訪階段平鋪直敘的線性敘事的單調,又營造了一種舒適的情景氛圍,為觀眾帶去良好的觀看體驗。
本文以《小雪問健康》節目為例,指出健康科普類欄目要有恰當的內容定位策略,才能在廣大群眾中獲得較高反響,并達到傳播健康知識的效果。正是因為《小雪問健康》兼顧了市民的觀點、專家的見解,以及科普知識的動畫展示,形式豐富、內容有趣,才可以在短短的八分鐘時間里將大量健康信息傳達給受眾,這也是大眾傳媒應該具備的功能,即“向大眾連續不斷的傳播大量的信息,并承擔起教育大眾,傳播知識,促進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逐漸完善的職責”。
注釋:
①朱星辰,曾瑜.媒介融合背景下醫療健康類欄目形態之變[J].南方電視學刊,2017(03).
②李振華.電視健康養生節目特質初探[J].新聞知識,2011(03).
③馬艷清.健康類節目怎樣突出重圍[J].記者搖籃,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