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赟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進入21世紀,我國的高等教育有了迅猛的發展,高校毛入學率已達到30%。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社會對高等教育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資源與實際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網絡教育和網絡資源逐漸成為高校重點建設的項目,但很多地方高校的網絡設備未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地方高校建設網絡資源庫的又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高校的發展。通過建立網絡資源庫,既可以收集相關的專業學科資料,也可以進行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庫,也是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高效便捷的信息源。
教育部于 2007年公布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兩個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課程優質網絡資源建設,并把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廣泛采用信息技術,改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教學及管理的網絡化和數字化。
1.庫內資源質量不高、資源盲目堆積。許多高校的資源庫只是在數量上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不是在“質”上。這些資源并不完全是針對實際教學而設計、選取的,更沒有考慮校園網絡教學資源對常規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需要,因此很多網絡教學資源并不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尤其是不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盡管教學資源數量很大,但是真正能夠應用到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更是寥寥無幾,表現的就是“書本搬家”或“教案搬家”,沒有體現出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甚至不少信息到成為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干擾信息。
2.教學資源庫的結構與實際教學科研相脫節,造成資源利用率偏低。地方高校現有資源庫普遍地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網絡資源庫建設者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資源網絡的“量”上,數據容量雖大,但是各種數據信息良莠不齊,導致網絡資源庫與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網絡資源的實用性差。現有的網絡教育資源缺乏按學科性和研究方向性進行的分類,因此針對學生而言,這些網絡資源往往是雜亂無章堆砌在一起,使用起來效率偏低。對于資源庫的另一個使用者“教師”而言,網絡資源庫的利用率也不是很樂觀。其原因有三:一是很多教師固守陳舊的教學理念,缺乏改革和創新的精神;二是的資源庫本身在質和量上存在很多不足,這對教學實用性不強,教師不愿使用資源庫資源,三是學校缺乏針對網絡資源庫使用方面的必要的培訓和使用網絡資源的激勵機制。
3.在技術層面上缺乏系統性和兼容性。每一個教學資源庫必須自成系統,具有完整的架構。首先應該是學科的完整,現在有的高校的網絡資源偏科現象非常嚴重,工科類院校完全側重工學,缺乏人文知識,醫學類院校的資源是醫學類資源一統天下,這種資源結構既不利于自身的發展和建設,又不利于教學和學生的自學。其次,任何資源都有一定的時效性,網絡資源庫也不例外。教學方法的改革,教材的不斷更新,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網絡教育資源庫的資源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而現存的地方高校的資源庫卻暴露出落后于教學的發展,落后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尷尬。這一現象已成為制約高校資源庫建設和發展的瓶頸。
1.效率性原則:信息資源的整合要在充分把握整體規劃的前提下,了解本學校的各專業和學科的特色,發揮自身優勢,既要積極主動地將本校的信息資源整合,又要注意避免重復建設。
2.系統性原則:信息資源整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所以在項目實施的時候應注意考慮信息資源整合對象學科的完整性,注意全面規劃。整合后的資源系統應能反映資源間的內在關系,使資源得到合理組合,取得最好的組織結構和組織功能。
3.多維性原則:指信息資源本身和用戶需求的層次性。要求按學科類型、研究層次、問題解決方式進行多維整合。
4.兼容性原則:指信息資源整合的發展性和不間斷性。只有通過連續、系統、動態的整合過程,教育資源才能發揮持續效用,才具有生命力。
5.實用性原則:指信息資源整合的目的性。整合后的教學資源應滿足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