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望道 劉家俊 劉源 劉桃
摘要:民辦高校黨組織是全黨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響應黨中央發出的號召,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為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提供方向引領、思想導航和政治保證。為了解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現狀,課題組進行的專題調查力求對民辦高校主管機關、民辦高校決策層和黨組織以及黨建工作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調查
為了了解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現狀,課題組進行了專題調查,力求調查研究結果對民辦高校主管機關、民辦高校決策層和黨組織以及黨建工作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調查設計
調查范圍在全國民辦高校黨組織進行。調查運用了問卷調查、文獻調查、座談調查、走訪調查、個案調查、考察等多種形式。通過線上和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開展問卷調查,調查時間持續半年之久。
在座談調查、走訪調查、個案調查中,召開專題座談會11次,走訪民辦高校11所,進行個案調查30多人次。在問卷調查中,設計了兩類調查問卷。一類供黨員填寫。二類供學院黨工部或黨委組織部填寫。供黨員填寫的調查問卷,從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現狀、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加強和改進的對策等方面列出35個項目,以求在活動趨勢上比較全面地反映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真實情況。供學院黨工部或黨委組織部填寫的調查問卷,列出師生人數、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人數、黨支部(含黨總支)數、專職兼職黨務干部數、黨委書記的產生方式、黨務干部的選任方式、黨建工作是否有專項經費、黨組織工作業績是否列入單位年終考核指標等12個項目,以求在概貌上反映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大致情況。
調查樣本的選擇充分考慮了民辦高校分布的區域,有側重地選擇民辦高校作為調查代表,力圖較全面地反映全國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現狀,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樣本的代表面較廣,調查收集到全國18個省的33所民辦高校的5 390名黨員(其中,教工黨員1 529人,學生黨員3 861人)的有效問卷。從調查對象網絡IP地址的區域分布看,遍布除西藏、寧夏、新疆等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外的全國各地,為開展課題研究收集了寶貴的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概括和分析。
總體上看,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較為正常,發展勢頭良好,發展前景可觀,但存在的問題不少。
二、走訪調查
在走訪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民辦高校黨委書記產生方式,72.22%是由主管黨組織委派。在這方面做得較好、較有力度的有云南等省。云南省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由省高校教育工委選派,工資和人事關系均在省級主管黨組織部門。同時,對民辦高校還給予一定數目的黨建活動經費支持,而且以文件的形式要求民辦高校按照1∶1的比例配套支持。訪談中,有當地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說:“我們可都是帶著嫁妝來上任的。”這種做法有力地保證了黨對民辦高校的政治領導和監督,黨委書記的工作開展起來也較順暢。河南、廣東等地的做法,是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由上級主管黨組織委派或任命,黨委書記的工資由民辦高校發放。海南省的做法是黨委書記由民辦高校黨委提名,黨員代表大會選出黨委成員,再由黨委成員選舉產生,最后報上級主管黨組織批準。這種方式產生的黨委書記,一般由董事長或理事長兼任,董事會對黨委書記的任選有較大的發言權。調查中,還發現極個別的民辦高校黨委書記由所在學校的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生,并報上級主管黨組織批準。
調研得知,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產生的黨委書記,在是否都能進入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的問題上,有50%的民辦高校黨委書記進入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另外一半沒有進入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94.44%的民辦高校都是行政領導班子與黨委領導班子交叉任職。在學校二級教學單位是否配置專職黨務干部的調查中,有61.11%的民辦高校做到了所有二級單位都配置;有的二級單位配置的占比占總調查高校的5.56%,而所有二級及單位都沒有配置專職黨務干部的占例比為33.33%。由此可以看出,在民辦高校黨建工作中黨務干部的配置上仍有一定的不足。
在黨務干部的選任方式上,調研結果如圖1所示。
在被調查民辦高校黨務干部的選人方式中,專職黨務干部僅有5.56%,兼職的占33.33%,專兼結合的占比也是33.33%,這與公辦學校相比顯然有較大差距。鑒于民辦高校節約辦學成本,沒有財政支持等因素的制約,大部分民辦校都以兼職為主,只有較為重要的部門才配備專職黨務干部。在調查中,72.22%的民辦高校有黨建專項經費,另有27.78%的沒有設置黨建專項經費。顯然,民辦高校開展黨建活動存在一定的經費不足問題。在二級教學單位黨組織業績是否列入單位年度考核指標的調查中,88.89%的高校選擇“是”,11.11%的高校選擇“否”。仍有10%以上的高校沒有將黨建工作納入單位的業績考核當中,表明他們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行動不力。
三、問卷調查與網絡調查
在對黨員的調查中,從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工作現狀、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加強和改進對策等五方面展開。
(一)關于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調查顯示,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認為非常重要的,占78.72%;認為重要的,占18.63%;認為一般的,占2.24%;認為不重要和無所謂的,分別占0.24%和0.17%。如圖2所示。
對民辦高校建立黨組織的必要性,認為很有必要的,占84.53%;認為必要的,占14.47%,二者的占比之和是98.99%。認為可有可無和多此一舉的,僅占1.00% 。調查結果說明黨員認為民辦高校加強黨的建設不僅重要而且必要,認識比較到位。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提升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水平,確保黨對民辦高校的政治領導和監督,是廣大黨員的共同心聲。
對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的調查中,選擇非常重視和重視的,分別占71.52%和23.38%;選擇一般和不重視的分別占4.64%和0.46%。由此可以看出,90%以上民辦高校的董事會或理事會重視黨建工作,并得到黨員認可。
(二)關于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
對民辦高校黨組織設置的狀況,有54.86%的人認為設置非常合理,38.26%的認為合理,認為一般、不合理和很不合理的分別占6.22%、0.39%、0.28%。這反映出90%以上的民辦高校黨組織設置是比較合理的,黨員是贊同和支持的。
對黨員所在學校黨組織開展活動情況,認為做到了經常的,占85.62%;認為時有時無的,占10.82%;認為很少和沒有的占比之和是3.56%。這說明民辦高校黨組織在開展活動的頻次上值得肯定。
對黨建工作的現狀,84.97%的黨員認為是熱火朝天地開展。這說明大多數民辦高校不僅能保證黨組織活動常態化,同時也保證了活動的實效性。認為黨建工作的現狀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占12.08%;認為當前黨建工作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和死氣沉沉的,僅占2.95%。
對民辦高校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狀況,認為做到經常與群眾溝通、與群眾溝通較少、對群眾不關心的,分別占82.6%、15.86%、1.54%。對黨員所在黨支部近年來開展“三會一課”的情況,90.46%的人認為做到了正常,6.88%的人認為時有時無,認為很不正常和沒有的各占1.89%和0.76%。此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學生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大都做得比較扎實,而機關支部的“三會一課”反而不正常、不規范,出現“燈下黑”的現象。對黨員所在黨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90%以上的黨員認為效果很好或效果較好,6.66%的人認為效果一般,認為沒有效果和不好說的,不到1%。
對學校黨組織發展黨員的狀況的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黨員普遍認為民辦高校在新黨員發展方面,數量和質量都把控得較好。關于民辦高校黨組織對流動黨員教育和管理的現狀,認為做的很好的,占66.86%;認為做的好的,占24.81%;認為做的一般和不好的,占8.33%。關于民辦高校實行教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管理制度的現狀,認為做的很好和好的,占94.12%;認為不好和說不清楚的,分別占2.71%和3.17%。
關于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情況,認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占91.82%;認為一般的,占5.86%;認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占2.31%。關于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總體評價,認為好和較好的,占93.36%;認為一般的,占5.27%;認為沒有起到應有作用的,占1.37%。關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總體評價,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調查表明,民辦高校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對黨務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總體評價,認為素質高、能力強和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占94.58%;認為素質和能力一般的,占5.18%;認為素質和能力都較差的,僅占0.24%。黨務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總體素質較高,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在上級主管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有較高的政治自覺,對黨建工作普遍重視并開展扎實有效的工作,得到廣大黨員普遍認可和稱贊。無論是黨建工作的整體現狀,還是具體到黨組織服務群眾、“三會一課”、黨員發展數量與質量、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效果、流動黨員教育與管理、黨員干部廉潔自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黨員認可度。
黨員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成效給予了較好的評價。黨員認為學校黨建工作效果非常顯著和顯著的,占95.16%;認為效果不顯著或“沒有”的,只占4.84%。黨員對所在學校的黨建工作滿意度,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占92.67%;認為一般的,占6.75%;認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占0.58%。黨員個人參加所在學校黨組織開展活動的狀況,積極參加的,占92.37%;有時積極,有時消極的,占4.58%;持消極態度和基本不參加行為的,分別占2.13%和0.91%。這些調研數據比較樂觀,組織與個人的互動較好,黨建工作整體做得比較扎實。
關于黨員了解黨建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調研結果如圖5所示。
網絡所起到的作用,已經超越其他傳統渠道。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黨建信息的傳播和黨員的教育管理,應引起我們新的思考。
在對比調查中,其一是“如果比較一下民辦高校黨組織(A)與公辦高校黨組織(B),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狀況”;其二是“您感覺民辦高校內的中共基層黨組織(A)和民主黨派基層組織(C)的戰斗力與吸引力相比的狀況”。調查結果如圖6、圖7所示。
比較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狀況,34.9%的黨員認為兩者不相上下,42.84%的人認為前者比后者做得好。在民辦高校中,比較中共基層黨組織和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吸引力,認為“A強和大”的,占61.17%;認為“A與C差不多”的,占20.69%;認為“A弱和小”的,只占3.53%。在有的民辦高校,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很活躍,對教職工和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這給中共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要在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
(三)關于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在學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給定的四個選項中,認為經費不到位的,占56.75%,如圖8所示。
“在學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什么”6個備選答案中,黨員的選擇比較分散,沒有出現較為集中的選項。各省的不同民辦高校差異性較大,不甚統一。如圖9所示。
除了各高校存在的自身特殊性外,相對統一或集中的選項是黨務工作人員數量太少,占21.39%。民辦高校黨務工作者數量和公辦高校相比,確實存在人員不足的客觀情況。在人員編制上民辦高校較為精練,尤其是行政人員更是一人身兼多職,這是民辦高校為節約人力成本普遍采取的一種做法。另外,認為黨委功能定位不準的情況也不容忽視,有17.55%的人認為其所在民辦高校存在這個突出問題。相比公辦高校黨委而言,民辦高校黨委和董事會(理事會)的關系沒有很好理順,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不準,進而影響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在“與公辦高校相比,您認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瓶頸是什么”的3個備選答案中,認為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占46.55%;認為制度建設不到位的,占29.94%;認為領導體制不順暢的,占23.51%。
對“學校在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時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什么”這一問題而言選擇“活動內容枯燥,與現實脫節”的,占24.9%;選擇“活動形式單一,套路陳舊”的,占60%;選擇“活動沒有做到經常性”的,占15.1%。對“學校黨組織在發展黨員的‘速度上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什么”的3個選項中,認為發展速度過慢的,占38.76%;認為發展速度過快的,占29.37%;認為發展速度時快時慢,沒有做到常態化的,占31.87%。選項一方面反映出黨員的個人看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省份區域的具體做法和政策執行上的不同,導致發展的速度也不同。其中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那就是本次參與調查的學生黨員占比超過70%。廣大學生可能希望在發展黨員的速度上要再快一點。這既是一種主觀愿望與感受,也是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
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建設的有關方面,您認為存在問題最多的方面是哪個?結果如圖10所示。
在3個選項中,認為學生黨建工作機制的問題相對突出些,其次是黨組織參與決策機制。民辦高校黨組織參與決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充分性和不暢通性。其中主要原因是民辦的私有性決定了民辦高校黨組織在參與學校各層級的決策過程中貌似“名不正言不順”,稍顯底氣不足。高校的中心任務是人才培養,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整個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方面的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吸引力,提升大學生黨員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高校各級黨組織永恒的主題。
對“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存在的某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的3個選項中,選擇制度缺乏針對性的,占41.09%;選擇制度之間的銜接不配套的,占38.89%;選擇制度的執行不力的,占20.02%。這為下一步做好黨建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工作的著力點。
(四)關于加強和改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對策
對加強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給定選項中所列出的4個方面應該哪個排在第一位?回答排在前2名的,依次是:強化黨組織的地位,占32.28%;發揮黨務工作干部和黨員的積極性,占30.98%。對增強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效果所列出的4個方面,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哪個方面?選擇依次是:對黨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占45.83%;黨建工作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建設,占33.58%;黨務工作干部的投入熱情,占14.95%;黨員的努力程度,占5.64%。這再次說明了“認識”的重要性。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或認識不到位,加強黨建工作就無從談起。只有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規律,在正確認識的指導下,才能以飽滿的熱情開展正確的行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建設的對策所列出的6個選項,認為最重要的方面的回答,調查結果如圖11所示。
對所列出的6個相同選項,認為最薄弱的方面的回答,調查結果如圖12所示。
在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建設內涵的參與決策機制、統籌協調機制、保證監督機制、資源保障機制、動力激勵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6個方面中,圖11所示的認為最重要的方面是參與決策機制的,占40.37%,排在第一位;圖12所示的認為最薄弱的方面是參與決策機制的,占32.28%,也排在第一位。對同一問題變換視角后“最重要的方面”和“最薄弱的方面”的指向一致,直接反映出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相互印證,而且相互支撐,多角度印證和反映了調研的客觀真實性。這說明參與決策機制既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建設的重點,也是薄弱點。
與資源保障機制相聯系,對民辦高校黨支部書記的選人安排,認為應該是專職的,占63.17%;認為黨政一肩挑的,占17.42%。專職安排的黨支部書記,為做好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但是,根據民辦高校管理運行的實際,完全做到黨支部書記專職,顯然存在較大困難。這需要上級主管黨組織從政策層面和相關配套措施予以解決。
對健全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動力激勵機制,70%以上的黨員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這個調查結果符合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中對人的激勵的一般規律。但就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來說,本次調查中二者的占比并不相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精神激勵的,占21.48%,物質激勵的,占4.19%。由此,我們認為在運用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辦法相結合的同時,還要注重黨建工作中的特殊性,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強化精神激勵的方法與形式,更好地推進黨建工作持續上新臺階。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需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關于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06〕31號)、《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辦發〔2016〕78號)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審視突出的薄弱點,尋找其中的著力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模式。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