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波
摘要:現(xiàn)在的中職學校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在班級中由于種種原因存在著許多的后進生。成為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點、重點。本文將從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分析,從后進生的特點出發(fā),提出轉化的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素質教育;后進生;轉化方法和手段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發(fā)展勢頭不錯,學生的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面對相對于普高,學生綜合素質較弱的中職生的后進生的轉化和教育問題也引起了學校、教師、家長等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做好每一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任重道遠,這也對整個素質教育的進程和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后進生產生的原因
百度百科云,“后進生”就是素質發(fā)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對滯后的學生,是就某個學生群體而言的相對概念。但我們這里所說的后進生并不包括智力型后進生,而是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意志、情感、動機、習慣、性格、毅力)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成為后進生的原因主要有
1.家庭環(huán)境。
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是第一位的,都是好父母勝過好老師,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對后進生的影響主要是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家長則過分溺愛,嬌生慣養(yǎng)使之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二是農村有相當多的留守兒童,自小缺乏父母的管教和關愛,往往通過叛逆獲取父母的關注,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平時也沒有人可以輔導學習;另外,現(xiàn)在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這部分孩子內心自卑抑郁,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
2.學校環(huán)境。
學校是孩子接受知識和塑造人格的重要場所之一。學校的環(huán)境和接觸的同學和老師也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簡單粗暴,處理問題高高在上,關注不到學生的內心。學生學習上的苦難往往也得不到老師的幫助和指導。身邊同學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也對學生有些潛移默化的影響。
3.社會環(huán)境。
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甚至電影、電視、網絡等一些不好的內容的影響。
二、后進生的特點
1.缺乏學習興趣。
后進生往往在學習上長期受挫,逐漸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學習中如果遇到新的困難,會導致他們學習更多的為難情緒,不再付出努力,這樣困難越來越多,便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缺乏自控力。
長期懶散慣了的后進生,很難靜下心去專注地做一件事。往往課堂上坐不住,玩手機、開小差、睡覺等等。自控能力嚴重缺失。
3.缺乏自信心。
由于長期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認可和信任,這部分同學往往對自身的十分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嚴重,時間長了就更加自暴自棄,否定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
三、轉化后進生的發(fā)法和手段
以上是后進生的共同點,但是由于成因不同,這就在轉化時候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做好工作。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后進生的轉化方法與手段。
1.善用閃光點。
對于心理極度缺乏自信和學生,我們要給予他機會展示自己,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將一些他可以辦到事情交給學生去做,當面表揚和,鼓勵他相信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并且發(fā)揮出來。利用他們的優(yōu)點來走出心理的自卑陰霾。
2.加強溝通,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動和溫暖后進生,走進他們的內心。愛心感化,對于處于對抗狀態(tài)的師生關系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師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對于后進生來說,教師需要更有細心、耐心,對他們加倍關愛,以心換心。多溝通,讓他們走出心靈的誤區(qū)。
3.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更多的成功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刻板的教學環(huán)境和方式往往成為后進生不學習的理由,一句“沒意思”,總結自己不學習的原因。如果教師可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設置學生專業(yè)相關或者趣味性更強的環(huán)節(jié),是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環(huán)境的提升也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之處,尤其是信息化的發(fā)展,使得手機不僅僅只是“打游戲”,也可以是家教小助手。學生也有了更多形式的學習和表現(xiàn)的機會。
4.耐心細致,反復引導。
后進生的特點是自控能力差,反彈性強,這就需要老師耐心細致地做工作,細化工作環(huán)節(jié),細化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反復抓,抓反復。生活上關心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可以讓優(yōu)等生對后進生“一對一”幫扶。引導他們認識自己,把我自己,學會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并能培養(yǎng)善于自我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
5.與任課老師合作,共同落實到人。
后進生的轉化,不是一人之力可以辦到的,需要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合作,在每門課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實施轉化的過程。共同合作可以加快轉化的進度和成功率。
6.與家長合作。
家庭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容置疑。然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失誤。這時候需要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以及平時表現(xiàn)。這樣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情況,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的毛病有著自身的原因,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要轉化他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唯有傾注我們的愛心,才能保證對他們轉化的成功。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中職生是社會緊缺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我們需要一強烈的責任感和極大的愛心、耐心去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并很據后進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巧妙運用方法手段,有效開展德育活動,轉化后進生,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錢在森.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10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郭松杰.學習困難學生轉化與多元智能[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年第1期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