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把微課作用于機房環境,將對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產生深遠影響,微課與機房環境的結合方式,比較靈活便利。教師要善于讓微課發揮應有的作用,選擇適用于機房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具有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特色的教學活動,避免技術應用的誤區,讓微課的優勢在機房環境下充分發揮其作用,惠及廣大師生。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機房環境;課堂教學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學生認知特點、學科建設進程和教學資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教學內容與知識框架,目前仍以計算機軟硬件操作為主干,課堂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機房環境的支撐。
微課,作為近年來新興的教學媒介,以短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其短小、直觀、靈活、多樣的特性,契合現代信息傳播規律,已在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等教學實踐中應用廣泛,深受教學科研人員與廣大一線教師的歡迎。因此,把微課作用于機房環境,必將對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產生深遠影響,從而優化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筆者從事初中信息技術一線教學數年,進行過一些機房微課教學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從微課與機房環境的結合、機房微課教學策略和應避免的誤區等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微課與機房環境的易結合性
目前,在文化學科教學上運用微課資源,其最顯著的功能,往往體現在課堂以外。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觀看微課視頻,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課程先修作用,對后期的課堂學習促進良多;課后復習階段,學生仍可利用微課實現自主學習,重溫知識與技能的建構過程,鞏固學習成果。
然而,如果將微課直接置于課堂教學的進行時,其效果卻并不十分明顯,原因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對較為穩定,教學資源的運用仍由授課教師來主導,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而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普及,使得各種資源作用的發揮已達到比較飽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微課的優勢不能充分體現,加上文化學科多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心智技能的訓練,使得微課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扮演著輔助和陪襯的角色。
信息技術的機房授課方式則大不相同,其學科教學的實操性特點,從根本上擺脫了文化課運用微課效果不理想的境地,便利的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條件,使得微課的運用如虎添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微課與機房環境的結合方式,比較靈活便利。教師可通過局域網共享,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將微課分發到學生機,便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隨時查看參考;也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統一播放微課視頻,將技能操作的可視化部分交給機器來完成,教師則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解放”出來,利用這個時間的空當,更多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控教學行為,強化課堂管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機房教學策略,促進微課作用的發揮
微課資源與機房環境成功結合后,教師還要善于讓微課發揮應有的作用,選擇適用于機房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具有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特色的教學活動,因地制宜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策略一:堅持“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導向。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植根于機房環境和操作訓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傳統課堂“以教為中心”的信息單向傳輸傾向,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突出,還原學習的本質。授課教師要首先牢牢把握這一點,才能更加高效地發揮微課資源的作用。
初中生思維活躍,探究欲強。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在呈現方式上的直觀性,來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微課資源從設計、開發到使用的全過程,要始終堅持“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導向,積極利用任務驅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策略二:加強師生互動和課堂反饋。
學生在機房觀看微課視頻,或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由于表達方式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的疑問和困惑。在微課使用初期,學生還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不適應”,諸如軟件界面的不適應,操作習慣的不適應,等等。個別學生,在最初面對微課資源時,甚至會表現出一種無所適從的尷尬狀態。這些問題的發現,得益于教師敏銳的課堂觀察力,更有賴于高效的師生互動溝通。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積極轉換角色,放下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突出服務和陪伴的職能,主動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傾聽他們的“心聲”,也可以利用機房環境的“技術優勢”,鼓勵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電子舉手”等功能,提交自己的問題。根據實時的課堂反饋,教師可以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授課節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策略三:注重運用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理念所大力倡導的。具體到信息技術學科,在機房的實操環境中,分層教學的實施似乎更多了一份緊迫性,也更加大了一層難度。然而,微課的應運而生,將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一劑良方。
在開發微課資源時,教師要預先進行充分的學情調查,將同一教學內容劃分出不同的難度級別。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把這些微課視頻所對應的難度級別,用星標、注釋等方式標明,以方便學生自主地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微課,或者根據前期的學習評價,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不同的任務層級實行差異化教學,最終實現因材施教。
三、機房微課教學中應避免的幾個誤區
(一)突出重難點,避免全面鋪開
微課運用于機房,首先要避免資源過多過濫,防止全面鋪開。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用微課的形式呈現,所以,一定要突出重難點,力爭少而精,務求課堂時效。
(二)配套資源系統化,避免單一推進
微課資源除視頻外,還應配備必要的文檔、資料、課件和任務清單才能真正系統化。單一的視頻傳達功能十分有限,必須和任務驅動、隨堂輔導、作品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措施相結合,才能產生應有的作用。
(三)鼓勵探究與思考,避免視頻依賴
有了微課視頻參與課堂,教師的作用仍不可替代。要避免過分依賴視頻教學,學生在觀看完微課視頻后,要想方設法引發其對進一步深度學習的探究與思考,逐步建立起系統、完善、可延伸的知識技能架構,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
綜上所述,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引入高質量的微課資源,還要充分利用機房教學環境,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避免技術應用的誤區,把微課和機房環境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微課的優勢在機房環境下充分發揮其作用,唯獨如此,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惠及廣大師生,為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品質助力。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給教育帶來了什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07/08:84-86
[2]張志勇.中學操作類課程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05:75-78
[3]崔春卉,野雪蓮.微課教學資源的建設——以信息技術課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