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我國開放檔案有一個歷史過程。這種開放給我國各個方面都帶來許多影響和進步,開放過程也克服許多困難,對此本文重點對改革開放檔案及其影響加以回顧和探析。
關鍵詞:開放檔案;檔案管理;重大變革
開放檔案就是對已滿一定保管期限和可以公開利用的檔案,簡化利用手續,允許持有合法證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社會組織利用,可以閱讀、摘抄和復制。開放檔案的形式有兩種,一是利用者來館閱讀、摘抄或復制所需要的檔案材料;另一種是檔案館為適應政治、經濟形勢和科學研究的需要,通過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公布檔案材料和編輯出版檔案史料匯編。
一、我國“開放檔案”是一個歷史過程
早在1980年3月,經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批準,國家檔案局提出:對于一史館、二史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館保存的舊政權的檔案,在持有正式介紹信,證明其身份和使用目的后,除極少數部分必須加以限制外,向全國史學界和有關部門開放;對于中央檔案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館和軍事、外交、公安檔案館保存的革命歷史檔案,經黨委介紹,證明其身份和使用目的后,除某些特定部分須限制利用外,向中央及省級黨委領導下的黨史研究部門、黨校和大專院校的黨史教研室開放。這是開放檔案的第一個正式規定。
從這個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可開放的檔案館和開放的檔案有嚴格的限制;第二,利用手續比較嚴格;第三,利用者身份主要是史學界;第四,利用檔案的目的須得到檔案館認可。
1982年11月,國家檔案局提出了《關于開放歷史檔案問題的報告》,明確了歷史檔案開放與控制的界限,擴大了利用者的范圍(國內黨政機關、部隊、團體、企事業單位、科研部門),但公民個人利用檔案的問題仍沒有解決。
1985年12月,國家檔案局發布《檔案館開放檔案辦法》,將應該開放的檔案館擴大到“各級各類國家檔案館”,可開放的檔案從“歷史檔案”擴大到“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的檔案”,可利用檔案的人員從“單位”擴大到“我國公民”,利用手續只要求“持合法證明”。這個《辦法》實現了我國各級國家檔案館從“開放歷史檔案”到“開放檔案”的轉變。
1987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宣布“各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的檔案向社會開放可以少于30年;外國利用者由我國主管機關介紹和批準,可以利用我國開放的檔案”。這樣中國的檔案開放就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被規定下來,我國公民開始從法律上享有利用國家開放檔案的權利。
二、開放檔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自1988年1月1日《檔案法》實施以來,我國的檔案開放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接待利用及公布檔案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著實際的困難和問題。
(一)保護檔案原件的需要。
保管檔案,不僅要為當代人利用,還要為后代人著想。對一些珍貴的檔案,特別是易破損的檔案原件,檔案館不得不采取限制利用的辦法來加以保護。
(二)人力和財力的限制。
盡管我國政府每年為檔案事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仍趕不上發展的需要。比如由于庫房緊張,一些檔案無法接收進館,因而無法開放;由于經費困難,大量已破損、褪跡的檔案得不到修復,難以 開放;由于復合型人才的缺乏,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限制,有些應開放的檔案由于專業人員不足而沒有及時整理開放。
(三)現代化管理剛起步,檔案保護技術、工作方式以及服務手段同發達國家比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開放的速度和利用者的需要。
(四)社會檔案意識的影響。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物質文化水平還不太發達,全社會利用檔案的意識還不強烈,這反過來影響了開放檔案的緊迫感。
三、開放檔案給我國的發展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解放和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檔案的開放和開放檔案給人們帶來的效益和進步會更加明顯。
(一)將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外交流更加擴大。
檔案開放將吸引更多的境外學者來中國利用檔案,從而增加中國的開放渠道,擴大中國的開放領域。它是中外學者和檔案工作者之間的又一道橋梁,更多的外國學者和檔案工作者將通過它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研究中國,從而擴大交流、增進友誼。我們也可以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促進我們各項工作的發展。
(二)將使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檔案開放將使各級領導者在進行重大決策時,更多地利用檔案作為依據或參考,也將使一些學者和廣大公民依據檔案進行研究,提供建設性意見,促進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檔案開放將使我國公民更加充分地享有利用檔案的權利,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利用開放檔案,地區、單位和個人的交流與聯系將進一步加強,一些歷史糾紛也會得到及時解決,社會會更加穩定。
(三)將使中國的經濟建設更快發展。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的基本方針,為了促進經濟建設,我們始終把與經濟建設有關的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的檔案放在優先開放的位置上。這些檔案的提前開放,將使各種經濟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促進新技術的發明和使用,促進新資源、新產品和新市場的開發,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四)將使中國的學術文化更加發達。
春秋戰國時代,由于社會變動導致官府檔案大量流向民間,造成了“學在官府”向“學在四夷”的轉變,為諸子爭鳴的學術盛世創造了條件。可以預見,今天中國的檔案開放必將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全面促進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繁榮,必將開創新的學術盛世。自從檔案開放以來,就已經給我國的編史修志、文學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科研教學、文化普及等學術文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促進了一些新的學術領域的開辟和大批學術研究成果的誕生。長此以往,在開放檔案的浸潤熏染下,全社會的文化氛圍將更加濃厚,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將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將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