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武/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但是學校應當建設什么樣的學校課程體系,需要有更系統、更基礎和更深入的回答。在新課程改革十多年中,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從最早的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方式轉變逐漸走向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教師隊伍、資源配置等環節的完整設計、推進或配套的系統設計。但課程改革仍然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課程的育人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在推進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上還有不少差距。
課程改革需要有環節的配套設計,首要的是需要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向,并深入推進課程形態的變革。為此,深圳市以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為核心,注重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研究課程改革的根本指向,加強課程改革環節的系統設計、深入推進,并逐步走向課程形態的變革;同時不斷創新課程改革的機制和制度建設,逐步探索出一條政策指引與規劃、項目推進、引進社會資源保障機制的新路。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定位是要改變應試教育,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但什么是學生的綜合素養并沒有現成的答案,課程改革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根本指向缺乏足夠的清晰度,課程育人功能也因沒有得到充分實現。因此,建立學生綜合素養模型至關重要。
2014年6月,深圳借鑒發達國家中小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結合深圳城市發展特點和城市發展需要,基于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國際、審美、信息、生活八大素養體系,為中小學課程形態建設明確了邏輯起點,為深入推進深圳中小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奠定了根本性方向。同時開展了深化課程改革、培養新型教師、推動教育評價變革和引導家庭與社會參與的“四輪驅動”的實踐探索。
課程改革是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系統協調和配套實施。當前,課程改革或是課程內容變了,但教學方式沒變;或是教學方式有改進和變化,但課程內容陳舊沒變;或是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變了,但評價方式沒變。這些都導致課程改革推進艱難。基于此種現狀,2015年6月,深圳市出臺《關于全面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為主要任務,以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抓住育人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評價與資源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等主要環節系統推進。
課程改革的系統設計不僅需要環節的系統配套、協調,還需要有課程形態的變革。綜合素養是知識、能力、價值情感態度的統一,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邏輯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道德涵養、審美情感、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或實踐性素養;不同的素養培養需要有不同的課程形態支撐,或者說,不同課程形態對綜合素養的培養均具有自身的優勢側重。現有的課程形態多半表現為學科形態,即主要以知識教學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邏輯能力,而在情感價值教育、身體經驗以及探究能力培養等方面則重視不夠或缺乏相應的形態課程。課程形態建設,就是要優化或強化某類課程,彌補原有課程形態的功能弱化和不足,構建能夠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形態。為此,我們立足于課程要素的完整、課程表現形式的豐富,特別是建立以綜合素養培養的功能需要為基點的課程形態構建方法,提出學科形態、活動形態、探究形態和職業形態建設,并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重大項目推進課程形態變革的新路徑。
四大課程形態建設的重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抓好國家課程的創造性實施,切實保障國家課程的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更加突出其主導性作用并貫穿課程體系建設的全過程。國家課程創造性實施,包括對國家課程內容的統整,適合學生未來發展和綜合素養發展需要,創新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特別是要探索基于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內容的豐富的和創新的教與學方式,推進知識的深度學習和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是構建和完善適合不同綜合素養需要的課程形態,特別是推進探究形態、活動形態和職業形態課程的深入構建和系統完善。
課程形態變革需要有強有力的抓手,我們提出以項目實施的方式實現四大課程形態的深入推進和系統的完善。以中小學“好課程”建設項目,推動學科形態課程從單一走向多樣、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單一學科走向跨學科、從封閉走向開放轉型,推進國家課程創造性實施和深度的知識學習;以創客教育和學生小課題研究項目為主,推動探究形態課程建設;以優秀社團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項目,深化活動形態課程表現形式和功能需求,豐富活動形態課程建設平臺和載體;以生涯規劃教育和財商教育等項目,推進職業形態課程建設。
同時,探索以整合社會資源推動課程形態變革的新機制。活動形態、探究形態等課程并非是學校開發的強項,需要社會和企業的參與和資源引進。為此,我們探索面向社會和企業委托開發中小學好課程的新機制,引入社會資源進入學校課程建設;引入企業資源,實現共同協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機制;利用深圳創新型企業集聚的優勢,推動中小學與騰訊、華為、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共建創新體驗中心,與高科技產業機構建立聯合體,為創客教育提供了高端科研平臺。
推進學校課程形態變革的同時,我們也在推進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的系統設計與實施。通過中小學特色課程、個性化課程建設以及學校課程體系優化項目,試點推進學校從國家課程創造性實施、學校個性化課程建設以及學校課程形態變革三個立足點,整體構建學校課程體系。2017年,我們在前兩年推進中小學好課程建設的基礎上,提出精品課程、特色課程和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已有13所學校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優化項目。其目的就是在強化優勢項目、做強短板、做好前沿特色課程系列化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開發個性化課程的同時,注重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實現對國家、地方、校本課程和四大課程形態建設,以及課程內容、實施、評價及空間建設進行系統性思考,包括探索多種課程形態、課程類型的整合,注重學科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注重跨文化、多元文化的課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