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平 陳麗敏/深圳市龍崗區教學研究室
區域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具有區域政策引領、治理規約、專業引領和統整共享四個方面的價值優勢,可以有效打破學校課程建設的分散式格局,改變學?!皞€體作坊式”的單打獨斗狀態,更好地引領學校課程建設價值導向,規范學校課程建設行為,扶持學校課程高品質建設和實現課程優質資源共享。
從2003年起,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啟動了包括教材、教法、管理、評價在內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十五年的課程改革中,龍崗區教育系統篳路藍縷,上下一心,在改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品牌,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教育改革之路,有力地推動了龍崗教育的大發展、大跨越。特別是2014年以來,圍繞深圳市教育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通過系統構建、校本創生、課堂變革、多方聚力和評價創新等改革路徑,將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學生素養提升緊密結合起來,教育生態不斷優化,改革效益日益凸顯,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特色建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
建設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是當前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有利于解決當前課程改革中片面追求課程數量、規模,忽略系統思考和整體設計,造成課程建設“碎片化”“分散化”“割裂化”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龍崗區教育局研制印發了《關于鼓勵中小學校創新學校課程計劃的通知》,鼓勵龍崗區中小學校對本校課程進行整體思考和規劃,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積極開設校本課程,形成各具特色、生動活潑的學校課程體系。一是鼓勵學校加強課程系統的整體構建,圍繞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實際和發展愿景,開展學校課程體系研究和討論,形成系統的、個性化的學校課程計劃。二是根據學校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豐富、修訂課程計劃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三是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拓展型和探究性課程的研究與建設,加強對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督促和指導,組織學校之間的課程規劃、課程實施經驗交流活動。目前,龍崗區大多數中小學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體系。譬如,龍城高級中學的“榮譽”“拓展”“實驗”三大培養體系、龍崗區外國語學校的“玉蘭花”課程體系、平安里學校的“和融慧雅”課程體系、龍城小學以科創素質課程與人文修養課程的同步深度創建為基礎的STAR校本課程體系等,均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認同與歡迎。
龍崗區教育局鼓勵中小學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結合學生興趣和個性發展需求,開展基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校本課程建設,不斷豐富學校課程儲備并逐步規范化、品質化,增加學校課程的層次性和可選擇性,拓展學生的課程選擇性。一是在全市率先研制了《深圳市龍崗區中小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對校本課程開發原則、程序與方式、內容要求與選題參考、實施與評價等給出了區域表達形態。二是率先建立區域校本課程評審制度,每年開展區級校本課程評審,同時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校本課程評審工作,并將校本課程(教材)優秀成果的評價納入龍崗區優秀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的評審。三是探索建立了校本課程資助制度,開展校本課程精品化行動,鼓勵以團隊形式開發課程,并為區域精品課程提供15萬元的課程資助。龍崗區在全市中小學“好課程”評選中連續三年位居榜首,有近200門課程入選;2016年在廣東省優秀科技類校本課程評選中有四門課程獲獎,占全省獲獎總數的五分之一。
從2015年起,龍崗區通過學科課程教學改革,逐步革新課堂組織形式,從固定班級、課室、教師的班級授課轉向以分科、分層為特點的走班授課,開展了名師課堂建設,以鼓勵教師形成特色教學法,加大了認知、學習和思維科學的課堂應用,以提升教與學的效益。一是分步制定了英語、語文等課程教學改革指導意見,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實施抓手。2015年,印發《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選定29所學校為首批改革試驗學校;2016年,印發《關于深化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選定54所學校開展改革實驗;2017年,印發《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關于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全區公民辦學校推進改革實驗。二是創新學生作業管理方式。龍崗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作業效能、加強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從作業類型、數量、反饋、效能等方面規范中小學作業布置,積極開展多元作業研究實踐。2014年,龍崗區舉行了中小學生暑假“快樂作業”設計與成果網絡評選活動,以快樂為出發點,以社會化出題為基本形式,以學生自愿自主選題為原則,實現了對傳統作業形式根本性的突破。

龍崗區依托設置課程專業研究部門,通過實施校長課程領導力提升工程和教師小課題研究、引進校外優質資源等舉措,形成區域推進學校課程建設的合力,加快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向常態化、規范化和品質化發展。一是為統籌協調全區課程改革行動,在全市教科研部門中率先設置課程部,作為區域課程改革的負責部門,指導學校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加強對學校課程的實施管理。二是出臺《關于提升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指導意見》,從課程引領、規劃、開發、實施、管理和評價等六個方面,對校長課程領導力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修訂了《龍崗區課程與教學視導報告》,改變過去重視“課堂”,忽視“課程”做法,全力推動學科課程領導力建設。三是堅持“課題回歸校本,科研走進課堂”的教育科研方向,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教育教學小課題研究,將老師們許多靈感和素材積累下來,繼而將課題研究升級為課程研發,形成以課題促課程、以課程帶課題的良好生態。四是引進校外資源開展課程建設,如平安里學校集聚柴火創客空間等全國頂尖的創客優質資源,創建了五個學生實踐室;萬科天譽實驗學校與深圳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密切合作,開展了學生歷史文化創意設計、歷史文物進課堂、文物專題講座等多種類型的活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有效的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是檢測和保障課程改革效果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學校課程建設持續改進的重要途徑。自2014年以來,龍崗區逐步探索建立了教育質量綠色指標體系,以引導學校和教師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和個性發展。一是經過廣泛調研和多輪研究設計形成了義務教育學段學業質量監測方案,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采用增值評價并定期發布學業質量進步報告,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二是創造性地在小學階段實行免考制度,制定了《龍崗區小學學業質量監測申請免考的條件和要求》,允許整體課程改革或教學改革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整體校本評價或校內質量監測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或學科申請免考。三是進一步完善《龍崗區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方案》,加強評估型集體視導和學科跟蹤式視導、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性學業水平監測和專項素質抽查評價,以及基礎年級起點學力的監測與評價。四是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進行專項測評,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第三方測試結果納入小學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從入口看出口”的學業質量評價機制;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開展“龍崗PISA”測試,對學生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技素養進行測評,并發布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