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彩麗

2018年初,中共中央 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做出了頂層設計。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第一次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綱領性文件,對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教師地位待遇和教師管理服務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決定。
《意見》出臺后將帶來哪些切實改變?《意見》中提到的“突出師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又該如何落實?就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fā)展所所長張布和。
記者:請您談談《意見》的重要性和意義。為什么黨和國家在現階段出臺這樣一份文件?
張布和:這是到目前為止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最高規(guī)格的文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共中央的名義下發(fā)的教師工作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說明黨和國家對教師工作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教師工作在我們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在現階段出臺《意見》,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首先,《意見》的出臺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有新特征、新任務、新使命,黨中央對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建設基礎,黨中央出臺這樣的文件,系統(tǒng)指出了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教師地位待遇和教師管理服務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意見》字里行間自始至終始終洋溢著新時代的新氣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出發(fā),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指出了方略,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其次,《意見》是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和關于教師的論述的具體表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對教育工作和教師工作做了很多重要論述,對廣大教師和教師工作提出了諸多希望和要求。《意見》中的很多內容就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和關于教師的工作論述的具體落實。《意見》的內容從頭到尾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從“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到“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yè)”,系統(tǒng)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的一系列思想和觀點,是目前為止黨和國家關于教師工作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
再次,《意見》始終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教師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直面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設計和部署了解決的思路和方案,既是大氣磅礴、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又是無微不至、很接地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文件。
記者:《意見》將對教師發(fā)展、教育發(fā)展帶來哪些切實改變?
張布和:我個人理解這個文件的整體設計有兩個坐標,一個坐標是教師管理工作,講了教師管理部門要開展哪些工作。如,《意見》指出:一要以師德為要,突出師德師風建設;二要通過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培養(yǎng)高素質更專業(yè)化的教師;三要通過改善管理服務,釋放教師隊伍活力;四要通過提高地位待遇,增強教師職業(yè)吸引力。我們國家的教師隊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從2017年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我國有1578萬各級各類教師。這么大的隊伍,需要系統(tǒng)的、整體的、科學的管理。而且教師隊伍既要管理好,又要發(fā)揮好其價值和作用,才能達到促進教育發(fā)展的目標。
整個文件還有一個坐標,就是問題導向。目前,我國各級各類教師和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整個文件的內容就是回答了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當前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面臨的數量不足、質量不夠的問題,《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培養(yǎng)高素質善保教的幼兒園教師。文件對各級各類教師都提出了明確目標,要培養(yǎng)高素質善保教的學前教師,高素質專業(yè)化的中小學教師,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的高校教師。這是針對各級各類教師提出的問題導向的設計。同時針對普遍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素質能力問題、工資收入問題等也一一做了回應。
兩個坐標合起來,實際上《意見》是一個對教師工作的全方位、立體式的解決問題的總方案,必定對教師隊伍建設乃至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記者:怎么確保《意見》落實呢?
張布和:《意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執(zhí)行機構是各級黨委政府。《意見》明確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實施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除加強組織領導外,《意見》也談到了研究修訂教師法、培育一批教師研究專業(yè)機構、強化經費保障等,從方方面面提出了確保有效落實的思路。
記者:《意見》中強調教師隊伍建設要“突出師德”,為何要以師德為要?該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張布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意見》做出了四個方面的設計。第一,師德師風建設要自始至終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這是我國師德師風建設最為突出的特點。教師要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這個任務,首先自身政治思想素質一定要達到要求。
第二,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工作,教師要教書,更要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教師的最本職工作。立德樹人,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德,這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工程當中的最根本性要求。教師職業(yè)特性決定了教師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知識標桿,也是這個社會在為人做事方面的典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古今中外社會對從教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意見》指出,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第三,社會對師德失范零容忍。你做了99件好事,有一個師德污點,那你就不合格,要一票否決,這是一個最根本的要求,是紅線。所以我們要不斷要求教師個體嚴格遵守師德規(guī)范,同時也要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教育管理部門這些年也在探索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師德考評考核制度,這個文件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新的做法——建立師德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的師德檔案,以師德負面清單制度這種方式去監(jiān)督師德行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第四,實施創(chuàng)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guī)范,加強監(jiān)督檢查,注重師德典型引領的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記者:《意見》指出,要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新時代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yè)能力?
張布和:《意見》里提出建立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隊伍。高素質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質高,高尚的師德風范,掌握能夠勝任崗位的知識和技能,使得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尤其,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日漸突出,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始終處于學習狀態(tài),站在知識發(fā)展前沿,及時更新知識技能體系。同時,班級管理、家長的疏導和教育,與有關社會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組織校外的學習活動、實踐活動等專業(yè)能力,也是新時代教師需要具備的。
記者:如何全面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
張布和: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如果從教師個體主觀角度談,需要教師規(guī)劃好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嚴謹篤學,刻苦鉆研,積極探索,這樣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專素質能力。
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客觀條件講,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能力的提升依賴兩個環(huán)節(jié),即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和培訓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上,《意見》重點提出了兩個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們師范教育體系出現了諸多不良癥結,導致師范院校對優(yōu)秀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多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yè)弱化了師范性,師范教育減少或沒有了師范特色,培養(yǎng)出的學生師范性不足了。我們需要反思這些問題,要思考優(yōu)秀教師從何而來的問題。《意見》從教師工作的源頭入手,指出要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計劃,建立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范教育體系,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意見》里還強調,要對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等進行一系列綜合改革,支持辦好師范大學和師范專業(yè),增強對優(yōu)秀學生的吸引力,讓優(yōu)秀的學生報考師范專業(yè)。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將會有效提高師范生的培養(yǎng)質量。
除了加強對師范生培養(yǎng),也要重視對在崗教師培訓。教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職業(yè),不是在師范院校學了幾年就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師崗位上的學習和實踐,是從事教育工作之后的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對在崗教師,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國培計劃、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縣區(qū)級培訓和校本研修等完善的五級培訓體系。為了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近年教育部正在組織研制中小學幼兒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去年已經發(fā)布了數學、語文和化學三科的標準,其他課程培訓標準也正準備陸續(xù)發(fā)布,這是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的舉措。教師的培訓模式也一直在改進,現在的培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專家講學員聽的培訓,而是線上線下互動、理論實踐結合、觀摩體驗相融、交流合作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這使得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能力的提高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意見》中特意提出加強教師的網絡研修。教師可在網站觀摩名師的課程,在網絡社區(qū)開展討論,還有名師工作坊、名師工作室,這些都是當下比較好的教師培訓方式。教師要利用這些培訓途徑,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