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玨
摘 要: 文章通過分析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三個步驟,并闡述了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運用有效教學策略,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一些體會及反思。
關鍵詞: 詞匯 原因 策略 步驟
英國語言科學家威爾金斯說:“沒有詞匯,人們不能表達任何事物,語言教學中的詞匯教學占據重要地位。”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沒有詞匯,語言將沒有意義。因此,詞匯的掌握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語言能力。但在日常教學中,一些學生常常因英語單詞記憶困難,導致在英語課上聽不懂老師說的,看不懂課本寫的,漸漸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最后干脆放棄英語學習。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學生學習詞匯困難的各種原因,鼓勵學生運用各類學習策略進行詞匯學習,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詞匯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熟練掌握初中階段的英語詞匯。
一、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貪多少精,重難點不突出。
一些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新單詞時沒有重點,把要學習的每個新單詞都在課堂上做詳細的講解,把知識一股腦地“倒”給學生。這樣的做法其實只是教師的一種心理自我安慰,卻給學生增加了學習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最終結果是重難點不突出,學生負擔過重。
(二)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差別,統一要求。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所有學生都用統一標準衡量,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提出同樣的要求。教師的初衷是好的,統一標準確實能體現公平、公正,但其結果必然是有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達不到老師的標準,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感、成就感,從而慢慢產生焦慮情緒,以致看到單詞就害怕,越來越厭學。
(三)過于強調語音語義,詞匯學習片面孤立。
語音語義是詞匯學習的基礎,但是如果老師長期脫離語境,片面強調語音語義,孤立地講授單詞,就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對單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整個學習過程陷入惡性循環。
(四)忽視語境,輕視文化內涵。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如果學生不理解中西文化差異,那么即使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很多情況下也會出現因與他人難以溝通導致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文化是語言的深層基礎,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教授一些有多重含義的單詞和短語的文化背景,就會導致學生不了解其真實意義。例如“dragon”在中國象征至高的權力,在西方卻是邪惡的象征。再如“It rains dogs and cats”英文是表達“傾盆大雨”的意思,而不是它的基本含義“天上下著貓和狗”。老師多講解一些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我反思,提高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每個老師都應該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如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有意識地記住這個詞匯,達到主動用詞的目的。根據近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我談談英語詞匯教學的一些策略與步驟。
(一)夯實基礎,先過詞匯記憶關。
1.達到音形義性的四會。
學習單詞必須先知其音和義,再由音帶形,音形義三結合。教會學生音形結合,以音節記憶單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拼讀習慣,逐漸糾正發音問題,培養自覺學習單詞的能力。學習單詞還應該知其性,由詞性記詞義,再體會不同詞性在句中的不同用法,從而讓學生領悟詞性在句中的作用,并重視一詞多義的運用,最后熟練運用。如:care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動詞,careful是care的形容詞形式,carefully是它的副詞形式。聽寫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有效的檢測學生詞匯掌握情況的方法。在聽寫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拼寫單詞,以及此單詞不同詞性的拼寫或是反義詞,更要聽寫含有單詞的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該詞的用法。聽寫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聽寫情況給予恰當的評價,激發學生記憶單詞的熱情。
2.利用艾賓浩斯曲線,減緩遺忘速度,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效果。
和遺忘做斗爭是詞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想擺脫學得快、忘得快這一學習通病,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完詞匯后及時復習。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學生只有反復循環記憶詞匯,溫故而知新,不斷加深印象,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遺忘,提高記憶效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采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如聯想法、詞綴法等進行記憶,用各種方式進行循環,不斷鞏固單詞在腦海中的印象。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第一天記憶20個單詞,第二天增加5個,也就是記憶25個單詞。第三天再增加5個單詞,也就是30個單詞。第四天再繼續背誦5個新單詞。依此類推,一個星期下來能記住50個左右的單詞。除了第一天的記憶量比較大之外,其后的6天,每天的記憶量都不大。但是我們發現,單詞在不斷反復,經過一個星期的消化理解,學生已經掌握得非常扎實。
(二)深化理解,再過詞匯運用關。
1.融詞匯教學于篇章之中,在運用中理解學習。
孤立的單詞總是容易忘記,讓學生在句子中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加速學生理解,鞏固和使用新單詞,既可以避免詞匯學習中的枯燥乏味,又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聯系關系防止遺忘,賦予詞匯特有的生命力,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有實驗顯示,使用在閱讀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和記憶單詞的方法,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在日常教學中,以篇章為單位學習語言,更符合語言的學習規律,有利于學生養成系統學習的習慣。
2.創設情境,讓學生于場景中感受詞匯的用法。
創設情境是指通過特定的上下文英語情境讓學生理解詞匯并掌握它的用法。有語言學家的研究指出,通過語境進行詞匯學習,讓學生沉浸在語言情境之中,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對理解和掌握詞匯是有幫助的。在英語中有許多抽象的單詞,它們用英語解釋起來晦澀難懂,創設語境就能解決這一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夠輕松理解詞意,我常創設一定的場景,再加上一定表演、對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解釋look out的兩種詞意時,我運用了語境學中一個經典的笑話。樓上的人因為要朝外潑水所以喊了一聲“Look out!”,而樓下的人卻因為聽到了這句“Look out!”而把頭伸出去看,因而淋了一頭水。老師夸張的表演使學生在哈哈大笑中記住了這個詞組的“小心”和“朝外看”的兩個意思。
(三)拓展延伸,需過詞匯背景文化關。
我在詞匯教學中試圖通過知識目標與文化的融合建構一個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語言。在牛津教材9A unit 2 Colours中,有很多關于顏色的習語,如果單純按字面翻譯,或者按照中文習慣理解就會鬧出笑話。如,a white lie譯成漢語是“善意的謊言”。 很多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容易把它記憶成“白色的謊言”。再如“a black sheep”,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從語言文化的角度解釋,學生就會按中文習慣翻譯成黑羊,其實它的英文意思是“害群之馬”,這樣會導致學生對話語理解錯誤,導致對篇章理解的失誤。牛津教材中還有“You are a luck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這樣的英語諺語。如果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不交代狗在西方英語國家代表著忠誠,就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誤解,把“你是一個幸運兒”理解為“你是一條幸運狗”。因此,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時,必須遵循“基于詞匯系統,注重詞匯教學”的教學原則。唯有這樣,才能準確、得體地使用英語詞匯,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不犯原則性錯誤。
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就樹立英語詞匯教學三步走的觀念。首先,打牢詞匯基礎關,樹立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其次,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和使用詞匯,深化對詞匯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同時,我們要重視詞匯獨特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減少文化盲點,使跨文化交流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黃勤春.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24).
[2]D. 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rnold,1978.
[3]李宋昊.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幾條原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