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
摘 要:激發學生化學學習動機,對于調動學生認真、主動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提高學習效果,加強素質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激發;化學;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指引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而化學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學生化學學習活動,并使這種活動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部動因,它直接制約著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是化學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定向、完成的重要條件,也是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激發學生化學學習動機,對于調動學生認真、主動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提高學習效果,加強素質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動機。
一、良好的先行組織者材料
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通俗解釋就是“引課”。作為一堂課的開始,先行組織者材料有著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學生是否有興趣認真學習接下來的知識內容。教師利用典故、視頻、有趣的小實驗等良好的先行組織者材料進行引課,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這節課時,教師拿出三國中的“火燒赤壁”,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曹操,面對蜀吳的火攻,會怎么滅火呢?一個簡單的歷史典故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了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有了學習動機,一堂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積極的課堂氣氛是維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保證,課堂氣氛受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影響。教師需要在整堂課上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精神面貌,碰到一些突發的問題可以冷靜處理,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摒棄填鴨式的教學策略,同時拋出問題,循循善誘,調動學生之間的討論,把握整個課堂的進度,做到心中有數,營造一種民主、積極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輕松愉快地學習。
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
實驗是化學的基礎,為化學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材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動機[1]。學生對絢麗的顏色改變、物質的消失和產生、各種與日常認知有沖突的實驗現象都有濃厚的好奇心,教師充分利用實驗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例如,在氧氣的化學性質中的鐵絲燃燒實驗,教師在演示實驗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上臺進行操作,學生對于“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物質”的實驗現象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和深刻的記憶。通過實驗,學生親身體驗化學的魅力,內在產生一種學習化學的動機。
四、培養學生的信心
心理學認為,自信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自信常常驅使著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許多學生之所以不想學習化學,沒有動力,就是因為缺乏自信,沒有信心學好化學,不愿意嘗試。對此,教師除了在語言上鼓勵學生之外,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創設機會,讓學生表現自己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培養其學習化學的信心和學習的內動力。例如,在驗證二氧化碳的實驗中,發現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原因,對于學生給出的答案不直接判定,而是結合理論知識和實驗,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正確原因,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可以,自己很棒;在一些化學作業中,教師可以找機會表揚學生,設置一些比較容易的板書,讓學生上臺書寫,讓他們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五、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和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師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及知識能力水平,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其發展的教育,發現并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讓學生走不同的適合其發展的成功之路[2]。教師會面臨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都是統一的理想化教學,學習能力差的就會很吃力,到中后期就沒有學習化學的動力。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課堂上可以稍微減慢進度,將知識內容講解得更加詳細,滿足后進生的需求。在布置作業時,可以給優等生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保持學習化學的勁頭,對于后進生,布置一些基礎題,同時可以進行個別的輔導,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從而自主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
化學學習動機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注意力,促進學生高效地學習化學知識,所以激發學生化學學習動機顯得至關重要。希望以上的方法和建議對大家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方志坤.化學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J].化學教學,2009 (10).
[2]李菁.例談小學教育中因材施教的運用[J].考試周刊, 2015(6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