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錫鋒
摘要:面對兒童自主游戲,教師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控”“放任”“盲目”等現象,在兒童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相機進行引導;調整材料,為兒童自主游戲提供支持;拓展時空,提升兒童自主游戲的價值;挖掘價值,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兒童自主游戲,從而激發兒童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促進其個性潛能的發揮。
關鍵詞:自主游戲;支持策略;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2B-0105-0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自主游戲給了兒童生長的空間和平臺,兒童在自主游戲中彰顯的是真實的自己,在與伙伴的互動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激發兒童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從而促進其個性潛能的發揮。教師要做好兒童游戲中的玩伴,支持兒童的自主游戲,提升游戲價值。
一、兒童自主游戲中的現狀
在兒童自主游戲的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教師的有效支持,對兒童客觀、專業、深入的分析和解讀不夠,沒有尊重兒童的自由探索,忽略了以“兒童為本”的自主游戲價值等,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現象:
1.“高控”現象:束縛了兒童自主游戲的選擇
在兒童自主游戲中,教師依然是“主宰者”,高控制現象依然嚴重存在。有的教師并不關注孩子間的差異,不太愿意放手,常無意識地包辦代替。比如,當看見孩子出現不會用、不會玩的時候,教師就替兒童想辦法、找材料,不敢放手讓兒童去探索、操作。有的教師因為怕有危險而約束兒童的行為,使得兒童自主游戲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挫傷,兒童缺乏對游戲的把控和選擇。
2.“放任”現象:缺失了對兒童自主游戲的導引
部分教師認為在兒童自主游戲中兒童是絕對自由的,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師不敢介入,完全放手任由兒童胡亂玩耍,唯恐別人指責又在“導演”,無法把握教師指導的“度”等等。這些想法導致兒童缺乏行為規范。教師面對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不能給予積極回應和支持,使得游戲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兒童不感興趣,影響兒童自主游戲的發展。
3.“盲目”現象:忽視兒童自主游戲的價值
在兒童的自主游戲中仍然存在教師教孩子游戲的“虛假游戲”情況,教師總是以“指導者”的姿態出現在游戲中,預設的游戲時間安排不足,忽略了“陪伴者”的身份。有的教師對游戲的理解停留在功利性價值的開發層面,無視游戲的本體性價值,出現了觀察流于形式、解讀偏頗等問題。有的教師投放的材料玩法單一,固定的玩法和空間等限制了兒童的思維。教師“盲目”指導、材料“盲目”投放等現象,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在兒童的自主游戲中缺少教師的支持,這實際上在無形中剝奪了兒童自主游戲的權利,這樣的“盲目”導致了兒童在自主游戲中的茫然。
我認為,自主游戲強調“自主”,應強調游戲以兒童為主,教師在兒童自主游戲中要“收”“放”自如。
二、支持兒童自主游戲的具體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說明”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兒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1.把握時機,隱性示范
教師首先要做到理念上的改變,解讀兒童的需求。教師要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后”,在活動中觀察了解兒童,關注兒童的表現,努力做到適時、適度、適當地回應兒童需求。必須學會擯棄“兒童應該怎么做”的觀念相機引導。要把握時機,通過語言暗示、成人或同伴的隱性示范等隱性的支持策略,讓兒童在游戲中主動參與。
如“木匠行游戲”中,當發現孩子因為鋸不下大樹枝而沮喪,拿著榔頭胡亂敲打木塊,甚至拿著兩塊釘住的木塊跑來告訴你這是“手槍”“飛機”時,教師不能只保持觀察狀態,必須及時介入兒童的游戲,捕捉有價值的游戲生長點,支持和推動游戲向更有趣、更有意思的方向發展。這時教師可以給予積極的鼓勵,如:“哇,你做的槍真棒啊,扳手在哪兒呀?瞄準器呢?”這樣的語言暗示其實是告訴他可以在槍上加上扳手和瞄準器。“你拼搭的橋好棒哦,能不能想辦法讓它不倒呢?”提示孩子可以用釘子將這個橋進行固定的方法。“寶貝,如果在兩邊加上兩個機翼飛機就能飛得更高了。”促使孩子能繼續做飛機。教師把握時機,適時介入,用語言暗示來支持兒童游戲,可以給他們更多創作的靈感和無限的可能。
在兒童生長的自主游戲中,教師要善于觀察,進行隱性隨機指導。當兒童對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時,教師可用這種方式進行介入并指導:如發現有孩子們拿著鋸子卻鋸不下木頭想放棄的時候,教師可以悄悄地拿起鋸子在一旁鋸;當孩子們不明白三腳架是怎么做的時候,可以悄悄地在角落放上一個三腳架,孩子們發現后則會有模有樣地照著樣子完成三腳架的制作。成人的“隱性示范”悄無聲息,卻能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啟示。
2.調整材料,為兒童自主游戲提供支持
材料是兒童自主游戲的重要支柱,材料的種類、性質、多少等都會影響到兒童的行為。兒童的游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而教師在為兒童提供的游戲材料也應該是一個變化的、非靜止狀態的過程。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能讓兒童充分享受游戲的快樂,挖掘兒童的潛能。發揮材料在兒童自主游戲中的作用,使材料在游戲的操作中“活”起來。
基于對“木匠行游戲”的觀察,我們發現在成人眼里,孩子們應該敬而遠之的鋸子、錘子、釘子、推刨等工具,卻成了他們手里好玩的工具,樹枝、木板等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給予了兒童多元發展的可能。當發現兒童把所有的工具和材料玩了個遍后無所事事,積極性不再高漲時,教師可以給予支持,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家具圖片、木質玩具圖片、壞的小椅子、小桌子等多元材料。及時調整游戲材料,提供一些能夠支持他們自主探究和自由發現的材料,支持他們繼續探究游戲。當然對于兒童游戲材料的需求并非當時當地隨即就能提供,可以根據材料需求的不同提供。
在調整提供材料時,有時可以即時提供、有時可以及時提供、有時也可以延后提供,都是根據孩子的活動狀態不斷調整和生成的。材料帶有“玩”的味道,而這種帶有“玩”味的活動,一定能夠使兒童對游戲充滿期盼和創造欲。
3.拓展時空,提升兒童自主游戲的價值
在兒童自主游戲中,允許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時間和空間不再是固化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兒童游戲的需要不斷變化,可以拓展和延伸的,將兒童的自主游戲引向更深入、更寬廣的空間。
教師由環境的主導者轉變為支持者,兒童成了環境創設的主人,場地該怎樣布局等問題可以成為兒童探索和學習的環節。如“木匠行游戲”里設有“敲敲打打”“鋸鋸玩玩”“推推刨刨”,這些區域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隨時調整、變化的,也是相對自由的。除了這些游戲區域,幼兒園的小山坡、草地也拓展成了兒童自主游戲的空間。當老師知道木匠師傅在小山坡上做籬笆的時候,會把孩子的游戲空間調整到小山坡上,他們可以拿著榔頭學著木匠師傅打樁做籬笆。當孩子發現幼兒園的草坪上被大家踩踏出一條小路時,教師又會將空間調整到草坪上,孩子們可以通過討論、設計、投票等,敲敲打打鋪出一條屬于大家的“梅花樁小路”來。兒童的游戲空間從室內走向室外,多維度地去開拓游戲場地,為兒童的游戲提供更大的空間。激活了兒童參與游戲的熱情,還讓兒童有更多機會進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互動,大大提高了游戲的價值。
打破局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調整、更新、變化的過程就是老師支持的過程,也是孩子游戲不斷發展、充實的過程。
4.挖掘價值,回歸真正意義的兒童自主游戲
在兒童的自主游戲中提升兒童的互動經驗,彰顯的是真實的自己,在與材料、伙伴的互相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彼此學習的經驗,激發兒童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從而促進其個性潛能的發揮。
如“木匠行游戲”,兒童從剛開始單一的鋸木條、釘木塊,逐步發展到能根據顧客的需求接受訂單了。兒童玩的水平也從簡單的敲敲打打發展到將不同形狀的木頭進行復雜的建構和組合了。教師意識到訂購單對兒童自主游戲的價值,于是以同伴、角色等身份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和孩子一起閱讀信件,從此孩子們就開啟了“接受訂購”的游戲活動。教師捕捉到了兒童真實的“聲音”,看懂了兒童的需要,滿足游戲需要,孩子們學會了看圖紙、測量、照圖紙施工等等。同時,“木匠行游戲”吸引了其他區域游戲的青睞,不斷有訂單“飛”來,比如給“繞來繞去”主題空間游戲的小朋友定制的框架,“玩樂池”的朱老師請“木匠行”幫忙給弟弟妹妹做一樣特別的玩具——三腳架。同樣,孩子們也可以拿著自己的作品——小飛機、小木槍、小椅子、大炮……到“淘寶街”換購自己心儀的玩具,展現出了兒童自發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區域間的流動、孩子間的互動,讓兒童的自主游戲發揮真價值,回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本真游戲。
教師通過對兒童自主游戲的觀察,在調整材料、拓展時空、在充分觀察兒童游戲的基礎上,幫助兒童拓展經驗、整理經驗、分享經驗,充分挖掘游戲價值,創新游戲玩法,真正做到支持兒童自主游戲。
A Study of Supporting Strategy in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TAO Xi-feng
(Meicun Central Kindergarten, Wuxi 214112, China)
Abstract: 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in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in which teachers, to some extent, rigorously control or permissively free or blindly arrange childrens gam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eacher should employ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eachers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o guide their games; adjusting materials to support their autonomous games; expand time and space to increase the values of their games; and excavating the values to restore the true significance of their autonomous games, so that their initiative,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 can be triggered and their personality potentials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supporting strategy; children education; autonomous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