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山
摘要: 當前,廣西正全力打造“向海經濟”,“渝桂新”南向通道的誕生,既符合國家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又滿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一輪開放開發的升級需要。作為“渝桂新”南向通道的節點,廣西的南向通道建設尤為重要。文章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對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總體上是優勢大于劣勢,機會大于挑戰。最后給出了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的對策。
Abstract: Nowadays, Guangxi is sparing no effort to make "Seaward economy", the birth of "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 not only accords with the " Three orientations" given by the country, but also meets the updating needs of new-round open development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s the "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 node, Guangxi south channel's construc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The article adopts SWOT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se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 in Guangxi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and its opportunities are greater than challenges. Finally, it also gives some strategies of building
"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 in Guangxi.
關鍵詞: SWOT分析;“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
Key words: SWOT analysis;"Chongqing-Guangxi-Singapore" south channel;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F5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1-0007-02
0 引言
“渝桂新”國際聯運通道,是指從重慶出發,利用鐵路運輸,經貴陽、南寧到北部灣港,實現向南經海運至新加坡及全球,向西北連接川渝地區及“渝新歐”通道,是一條兼具內外貿功能的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也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道全長4080公里。作為南向通道的重要節點,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既符合國家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又滿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一輪開放開發的升級需要。
SWOT分析法是由美國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經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文章通過對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內部具有的條件、外部面臨的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建設對策。
1 廣西區域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廣西區位優越,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臨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國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經濟的結合部,是中國與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區土地總面積23.67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2.47%。東西最大跨距約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約634公里。2016年,廣西全區生產總值(GDP)18245.07億元,比上年增長7.3%。
2 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的SWOT分析
2.1 優勢
2.1.1 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
廣西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背靠“三南”(西南、中南、華南),處在“一帶一路”交匯對接和陸海統籌的重要節點、關鍵區域。過去的“十二五”期間,廣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成就巨大。全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50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更是超過1700公里;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2.9萬公里,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達到4289公里;水運方面,北部灣港綜合吞吐能力達到2.2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423萬TEU,西江黃金水道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民航基本形成以南寧、桂林機場為骨干,北海、柳州機場為輔的格局。
2.1.2 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
廣西是礦產資源富集區,素稱“有色金屬之鄉”的稱號,鋁、錳、錫、銻、銦、鎵、稀土等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列,最著名的當屬平果鋁業、大廠錫礦;擁有豐富的農林資源,糖料蔗、蠶繭、木薯、茉莉花、木材、林化產品等產量居全國第一,中草藥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二,其中百色芒果、富川臍橙、靈山荔枝等熱帶水果聞名全國;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北部灣漁場更是全國四大漁場之一。這些都為廣西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貨源保證。
2.1.3 明顯的政策優勢
廣西擁有多重疊加的政策優勢。既享受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政策又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沿海地區開放政策和邊境地區開放政策。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的地區之一。
2.2 劣勢
2.2.1 為人做衣:很多貨是過路貨,最終去了廣東
雖然四川、云南、貴州等地貨物輸入量巨大,但是這些地區的貨物最終經由我區陸海通道出省或出國的運量卻很少,大部分都去了廣東然后出海。這說明我區物流通道建設還比較滯后。
2.2.2 國強民弱:國企規模強大,民企規模較小,實力不足
我區物流業市場主體競爭實力較弱,絕大多數(>95% )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基本全部是國有企業,如北部灣港務集團、西江投資集團、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廣西物資集團等,民營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業務單一、實力弱的問題。
2.3 機遇
2.3.1 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就廣西的發展指出“三大定位”,即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2.3.2 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期間將著力構建“一中心一樞紐五通道五網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片片通民航、內河條條通”的目標。
2.4 挑戰
2.4.1 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不完善
今年來,我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漸完善,但是作為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的多式聯運卻是發展緩慢,這不僅使得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效銜接,更是影響整體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建設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真正打通多種交通方式相互銜接的障礙成為我區“南向通道”建設面臨的一大挑戰。
2.4.2 “南向通道”建設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不夠
與中歐班列相比,“南向通道”建設在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配套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廣西作為“南向通道”建設的節點和紐帶,必須在物流“硬件”和數據共享、金融交流、海關等“軟件”方面加強與各方合作,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才能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3 廣西“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設的對策
3.1 完善廣西“南向通道”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
結合廣西交通十三五規劃,克服急功近利的行為,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廣西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重點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建成“一中心一樞紐五通道五網絡”的目標。
3.2 加快廣西產業機構調整,做大做強廣西企業優勢產業
糖業、鋁業作為廣西傳統優勢產業,應繼續通過創新驅動,促進優勢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農機裝備、通用航空等先進制造業。
3.3 抓住中國-東盟發展的新機遇,深入融入南向通道建設
廣西將充分發揮南向通道建設的巨大優勢,依托廣西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厚的政策紅利、先進的制造技術優勢,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教育周、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等一系列國際活動的影響力,更加深入地融入南向通道的建設之中。在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用好、用活各項政策紅利,降低物流成本,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3.4 當地政府牽頭,建立專門的南向通道建設管理機構
當前通道各個節點成員中,僅僅只有重慶專門成立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管理局這一專門辦事機構,協調推動南向通道建設事項。通道上其它節點僅由政府牽頭,具體事項掛靠商務廳處理居多。而廣西作為通道建設的橋梁和紐帶,外要與通道出境后的相關參與建設國進行對接,內又要與黔、渝等內陸省份進行對接。涉及的領域眾多,僅靠商務廳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成立由政府牽頭的南向通道建設管理機構,理清權責邊界,對接內外通道建設各方,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形成良性互動,真正實現組織上的互聯互通。
3.5 出臺和完善與“南向通道”建設有關的政策和制度
立足廣西實際情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收集南向通道試運行及常態化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在關于政策及制度方面的問題,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制定和出臺相關的政策,同時在制度上進行創新,打破制度與政策的囚籠,為通道上其它節點地區樹立一個典范。
當前,廣西正全力打造“向海經濟”,“渝桂新”南向通道的誕生,既符合國家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又滿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一輪開放開發的升級需要。作為“渝桂新”南向通道的節點,廣西的南向通道建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概況》編寫組.廣西壯族自治區概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01-32.
[2]陳鈞.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引資196億美元[N].重慶日報, 2017-10-07(001).
[3]陳鈞.中新互聯互通 釋放內陸開放高地新活力[N].重慶日報,2017-10-17(001).
[4]于景浩.加強互聯互通,實現亞太聯動發展[N].人民日報,2017-11-21(003).
[5]王靜宇.深化互聯互通 實現亞太地區共同繁榮[N].中國經濟時報,2017-11-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