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樹波
摘要:四新技術在地下建筑工程的應用,既能確保施工工期,又能保證工程質量和效益。本文結合已施工工程實例,就四新技術在現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主要包括高強度混凝土施工技術、厚鋼板型鋼柱焊接技術、鋼結構吊裝技術、盤銷式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技術、施工管理技術等內容。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new technologies in underground building engineering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but also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derground building engineering, including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ick steel plate column welding technology, steel structure hoisting technology, disc-pin steel tube scaffolding and support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other content.
關鍵詞:四新技術;地下建設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管理
Key words: four new technologies;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U6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1-0229-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現代工程建設的技術、工藝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在現代工程建設中,為工程按期、保質完成,并創效,采用四新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四新技術具體是指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四新技術在現代工程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四新技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極大的節約成本,確保施工在要求周期內完工,還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損壞或污染,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有效保護,對于使用者而言是巨大福音。本技術是以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重慶沙坪壩鐵路樞紐綜合改造工程為依托,根據現場實際條件,重要分析探討了四新技術在現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應用,以便為相似工程提供有益建議。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基本情況
重慶沙坪壩鐵路樞紐綜合改造工程地下建筑總面積30萬m2,包括地下九層,45m是其平均基坑開挖深度。地上建筑高度在81.6-201m之間,一共有6幢,其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核心筒結構,柱、剪力墻混凝土最高強度為C70。該工程不僅對技術要求較高,而且由于施工任務量巨大,工期十分緊張。
1.2 本工程采用的四新技術
該工程建設過程中,為保質、保期、創效的完成施工任務,因此非常重視四新技術的應用。本工程采用的四新技術:新技術包括鋼結構厚板焊接技術、型鋼混凝土結構技術等。新工藝包括盤扣式腳手架、大體積混凝土等。新材料包括高強度混凝土C70、輕質混凝土等。新設備主要為爬模。正式開始施工前應先就整個工程進行認真細致的規劃和設計,并制定出科學的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將四新技術施工的具體內容進行明確,將相關設備、材料和施工人員準備齊全,同時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確保項目能夠正常有序開展。此外,為保證項目能夠在規定周期內完成施工,項目應在施工路線方面進行優化,包括現場管理、作業空間、作業時間等,盡量提高施工現場效率及質量。如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風險和損失,將項目投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施工質量符合相關規范標準,提升整個項目工程建設效益。
2 四新技術在現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策略
2.1 型鋼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型鋼混凝土結構也稱為勁性混凝土結構。由于這種結構型式是型鋼外包鋼筋混凝土的組合結構,因此這種結構具有比純鋼結構節省鋼材,并增加構件和建筑物的剛度;比純鋼筋混凝土結構截面小,重量輕,故增加了構件的延性,同時具有更高的強度。另外,型鋼混凝土結構具有強耐腐蝕、防火性能的優點。本工程型鋼混凝土柱應用于建筑結構正負零以下負9層,用來提高建筑物結構底部柱子的抗破壞能力,并減小柱截面尺寸,增大建筑使用空間。
2.2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混凝土結構的優劣和其施工技術、現場的施工措施存在直接關系,也意味著只有在施工期間采用良好的控制施工技術,才能確保大體積混凝土質量,進而保證整個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存在一定特殊性,其特點包括施工技術難度高、工程環境復雜、混凝土方量大、鋼筋密、體型大、結構厚等,在這種情況下,水化熱事故時有發生,既給項目質量造成了巨大影響,還給項目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大體積混凝土最常見的問題是混凝土裂縫,而水化熱是導致混凝土裂縫最主要的成因,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一旦出現水化熱問題,就會造成內外溫差等,使得溫度應力異常,從而導致溫度裂縫,為避免出現此類問題,應及時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保溫保濕等措施。
2.3 建筑工程鋼結構吊裝技術
鋼結構吊裝技術為勁性柱吊裝。對于勁性鋼柱而言,為確保鋼柱吊裝效果,在具體的每個吊裝環節應加強相應的質量控制。在具體的安裝過程中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周圍道路、安裝工藝、現場布置、吊起重能力等,綜合多項因素制定合理的安裝方案,如此不僅能夠避免安全損失,還能夠確保安裝的正常有序開展。勁性鋼柱安裝的安裝方式主要是分節分段的形式,安全性和精度是其安裝重點,在安裝期間圍繞這兩項要求重點關注。鋼結構安裝時,應先鋼結構作業面,后土建作業面,先進行鋼柱吊裝、焊接操作,再開始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等操作。同時為了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干擾,應加強交叉面作業的協調工作,實現對工程質量的良性控制。完成鋼構件吊裝施工后,還需進行測量和校正,逐個擰緊高強度螺栓,之后進行焊接施工作業。待各個位置都安裝完畢后,為進一步確保工程質量,應認真對其進行全面細致地精度檢查,一旦發現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應及時采取修正措施。最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實現有效控制工程質量。
2.4 建筑工程新型模板及支架技術
該建筑工程施工中,為有效滿足施工需求,保證材料供應及時到位,滿足施工需要,垂直運輸采用群塔作業。同時,加強質量控制,在保證整個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模板和支架技術施工。所采用的新技術主要為盤扣式腳手架。在本工程施工中盤扣式腳手架的應用具有諸多優勢,具體表現在施工更為便利、標準化和系列化了技術的桿件、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綠色環保、施工效率高等方面。盤扣式腳手架由于在搭設和拆除方面極為便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有利于質量控制,除此之外,由于其節點穩固可靠,對于施工安全性也大有益處。由此可知,該技術在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兩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
2.5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術
將四新技術應用在工程建設中不僅符合施工需求,也大大便利了工程施工。在整個工程施工期間其管理手段為方案先行、交底跟進和樣板引路,根據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細化和分解施工任務,落實協同技術,并引入綠色施工,合理利用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平臺,促進項目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為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條件。施工方案的編制綜合考慮科學性、合理性、經濟性、技術性,并對比分析不同方案的經濟性與技術性,有效落實四新技術,為工程施工創造便利條件。樣板引路包括設計樣板(BIM可視化樣板)、材料樣板(同類同等級材料的封樣確定)和施工樣板(按照BIM模型中的三維圖形確定),通過樣板保證施工質量。同時對現場施工的工序進行分解,細化每道工序安排,加強重點部位、重點環節質量控制,保證施工效果。另外,工程建設還和驗收技術協調配合,將高品質管理措施真正落實到實處,盡量降低工程施工安全風險,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優化工藝流程,同時將各方職責進行明確,加強現場檢測和驗收,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主要加強群塔、支架、臨電等管理。工程施工中嚴格落實綠色施工技術,集成優化,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保證工程建設效益。
3 效果分析
3.1 保證施工進度
盤扣式腳手架的應用,由于其拼裝較為簡單,大大縮短了拼裝時間,保證了施工在規定周期內完工。該工程的原要求工期是八個月,通過應用四新技術,將施工工期縮短了一個月,只用了七個月就完成了施工任務,不僅沒有延誤工期,還縮短了工期。
3.2 提高工程質量
通過應用大體積混凝土、高強度混凝土C70等技術和工藝,不僅沒有對工程質量造成不利影響,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務,還做到了整個施工期間零安全事故,項目每個部位質量都符合相關規范標準,整個工程質量評定等級為優。
3.3 確保工程效益
通過應用四新技術,不僅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務,還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工程效益得到了最大化,既為施工單位贏得了好評,也為之后的類似工程建設提供了有益參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今工程的建設必須要應用四新技術,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順利完成施工任務,保證工程質量,還能保護周圍環境,預防質量和安全事故發生,綜合效益良好。因此,現代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應該重視四新技術應用,同時嚴格遵循工藝流程,把握質量控制要點。另外還要總結經驗,提高施工人員素質,將四新技術有效落實到工程建設中,促進現代建設工程質量和效益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強,陳素容.鋼骨-鋼管高強混凝土軸壓短柱力學性能和承載力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4).
[2]崔建東.綜合施工技術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06(03).
[3]彭曙光.BIM技術在基坑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