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三年級更是小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所以此階段的習作教學離不開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方法的指導,素材的積累等等。做好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將為孩子們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習作;起步教學;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里語文課程標準為我們的習作教學提出了要求。作為教師,必須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目標營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要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語句。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突出“學習寫作”的特點,屬于寫作起步階段的教學范疇,是由低段寫話向中高段習作過渡的階段。此階段的孩子們大多不會觀察,不會思考,無話可說,自此具備的雖多,但不會靈活運用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害怕作文,厭煩習作等。針對以上的要求和情況,我覺得對于三年級的習作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興趣,樹立正確的寫作觀
在習作教學之初,我告訴孩子們其實寫作文并不難,只要多寫作文能力就會提高。并給孩子們介紹許多寫作名家寫作方法都是通過對生活的留心觀察,積累素材,這樣才能成為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素材就如同是裁縫,做衣服的布,建筑師建房的磚瓦一樣重要,否則文章寫出來就只是個空架子。進而使孩子們樹立起養成留心觀察,自覺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在平時的習作中,我還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還在班上對作文進行評星,為孩子們制定寫作星表,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星表中找到自己進步的軌跡。對于優秀的作文,我還特別在習作課上進行范讀,讓大家互相學習。被選中范讀寫作的孩子,也有了榜樣的感覺,就更喜歡寫作了。
二、積累素材,堅持寫日記
寫作素材從觀察中得到,留心觀察了,但如果不記錄下來,時間一久就淡忘了,還是沒有寫作素材,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們堅持寫日記。把學校、家庭、社區發生的難忘、有趣、后悔、高興的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根據情況,有時可以寫具體點,有時可以簡略些,達到積累素材,又適時練筆的目的。我引導孩子們養成保存自己的日記本的習慣,建立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對優秀的孩子們日記,我會在班級講評,分析優秀所在,引導孩子們掌握寫日記的方法。
三、多讀好書,積累語言。
多讀書,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適合中段孩子閱讀的書很多,我給孩子們推薦了《最后一頭戰象》《木偶奇遇記》《窗邊的小豆豆》等。為了讓大部分孩子有讀書條件,我在家長會上倡導家長給孩子創造閱讀條件,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并發動班上的孩子分組購買相關書籍,或者是把自己平時的課外書捐到班級圖書柜和大家一起分享。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我在班上制定了讀書比賽榜。每當一個孩子讀完一本書,我就給他印一個印章。到了一學期結束,就會在班級上通過印章的個數來評選前十名的“讀書小能手”。這樣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之間展開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讀書比賽氛圍。在孩子們閱讀的同時,我會鼓勵他們把書中的優美句段摘抄下來,有感想時可以提筆寫一寫,慢慢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當然,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引導孩子們讀書活動我們還將持續下去。
四、緊密結合,生活、觀察與習作指導
讓孩子們學會觀察,記錄寫作素材。但真正寫作時孩子們不知道怎樣很好地選擇積累的寫作素材,這需要教師的引導。本學期的第一單元 是“顏色”主題,單元習作要求寫“一個地方或一種事物的色彩變化。”為了給孩子們有效的指導,我看到秋天來了,校園里的銀杏樹都黃了。我就利用教室窗外的一棵高大的銀杏樹,作為這次習作觀察和練筆對象。我先讓孩子們觀察秋天的銀杏樹的樹干,樹枝和樹葉顏色、形狀。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象能力,讓他們想象銀杏的樹葉像什么;當風吹來的時候,銀杏樹葉是什么樣的?當風吹過樹葉飄落時又會是什么樣的景象?當風吹過之后,樹葉落滿地上一片金黃,又會是什么樣的景象。當觀察完秋天的銀杏樹之后,再讓孩子們回憶春天、夏天、冬天三個季節,銀杏樹是怎樣的,最后再把四個季節從春季開始串聯起來,讓孩子們感受銀杏樹四季的變化,最后孩子們寫作文。本次習作因為指導細致,孩子們寫出來的習作大部分條理清楚,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五、利用文本,為習作引路
每單元的課文無論是在語言還是在篇章的結構上,都是非常優秀的習作范例。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盡量讓孩子們習得文章語言,知曉文章的布局謀篇、寫作方法。習作指導時,凡是能對孩子們寫作有啟發,我們都以課文為重要憑借。如:第六單元的《翠鳥》一課,在課文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按照的是從頭到尾的順序寫作。在第二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生活習性,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注視著水面,一旦有小魚出現就會迅速的叼起小魚飛回到自己的洞里。后面的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洞在什么地方,以及我們對翠鳥的喜愛,希望能捉一只來飼養。由于翠鳥的洞多在陡峭的懸崖上,洞口很小,洞很深,不容易捉住,所以我們只能遠遠的欣賞翠鳥,表達了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課文用翠鳥的外形、習性和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的特點,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我們就引導學生學習課例的寫法,也寫具體動物的外形、習性和事例表現動物的特點,體現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六、扎實講評,培養修改能力
當孩子們完成習作,我會把學生的習作收集起來,進行全面了解,再根據存在的問題進行習作評講。評講時,我一般都會出示每次的優秀習作,引導孩子們明白習作的成功之處。再出示有普遍性問題的習作,一起討論修改的方法,最后孩子們讓孩子們用紅筆修改自己的習作。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的習作者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作文一般的同學也會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問題習作者則會從同學的習作中受到啟發,掌握寫好或修改好習作的方法。我力爭每個單元習作每個孩子都能達到要求,都能有不同的收獲。
七、整理習作,推送《新芽》
只有讓學生的習作有更多的讀者,只有讓學生享受到習作也能得到無尚的光榮時,學生才會對寫作文產生更大的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平時就把優秀的學生作品張貼在班級的展示欄內,供大家學習觀摩。并把學生特別優秀的習作推薦到學校刊物《新芽》上發表。這樣讓學生具有成就感,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勤于思考,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孩子們對作文由“厭”變“樂”,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為孩子們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選家.小學語文習作起步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青海教育,2018(04):30.
[2]魏小兵.淺談小學作文起步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08):122.
【作者簡介:周春燕(1978.1.14-),女,漢族,四川雙流,本科,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籍田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習作策略】